1.求关于丰田召回的感想

2.丰田召回门的影响

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启示_丰田召回案例分析

整整一个月,人们控制外出、努力配合防疫,多数人都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春节。当人们的社会活动逐渐恢复之后,关于汽车的讨论突然就多了起来,这些问题大都关于车辆长期停放导致的亏电、亏气、低温等等。在这场讨论中,丰田旗下部分车型机油增多的事情甚嚣尘上,于是人们开始关心丰田机油增多和去年本田机油增多背后有何关系?

在这场机油增多的讨论中,恰逢美国市场对丰田的部分车型进行了召回。于是出现了一个问题,美国丰田对车辆的召回,是否意味着机油增多是一个全球件,丰田在区别对待中国客户?

在这件事变得更加有趣之前,我倒蛮有兴趣梳理下背后的逻辑。

丰田美国召回和机油相关吗?

丰田在美国的召回很容易就能查到信息,著名的第三方媒体《消费者报告》几乎会刊登每一次厂商对于产品的召回信息。

丰田最近的四次召回中,前两次发生在2020年1月,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老产品气囊和传感器的问题,另外一次发生在2020年2月14日,召回信息中写道:

如果你刚买了一辆新丰田或雷克萨斯,你的车可能需要更换引擎。2019和2020车型年的44000多辆轿车和SUV被召回,因为它们可能过热、熄火,甚至起火。受影响的车辆包括2020款丰田凯美瑞、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车、丰田Avalon混合动力车和雷克萨斯ES300h轿车,以及2019-2020款丰田RAV4和RAV4混合动力SUV。

召回是因为发生燃烧的发动机缸体问题。由于制造错误,发动机缸体可能泄漏冷却液或机油,这可能导致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失速或起火。驾驶员可能会首先注意到警示灯和警报声、发动机噪音增加和/或发动机冒烟。丰田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宣布,在44191辆召回的汽车中,约有250辆需要更换发动机,但经销商必须检查被召回汽车发动机缸体上的序列号,以确定它们是否属于故障批次。

在这份召回信息里不难发现,总计44191辆的召回车辆中,大概只有250辆需要更换发动机,意味着这批有故障的发动机只是某一批次,影响范围并不大,而最终原因,丰田是这样写到的:

2019年9月田纳西州一家丰田旗下工厂为丰田和雷克萨斯汽车生产发动机缸体。根据这家汽车制造商的书面声明,工厂的一个水流量表在一些发动机缸体被铸造时出现故障。结果,这些积水没有适当冷却,导致裂缝形成。

结论显而易见,这是丰田美国工厂因质量疏忽导致的质量问题,与中国市场无关,所以2月14日的这次召回与中国境内的机油,并不相关。

最近一次是3月4号公布的召回信息,内容是这样的:

丰田和雷克萨斯将召回大约180万辆2013至2019车型年的汽车,因为他们的燃油泵可能会停止工作,这可能导致驾驶时突然熄火或拖拽。这个问题增加了碰撞的风险,特别是当车辆高速行驶时。这些车辆中的一些正在被添加到一月份已经宣布的现有召回中。如果燃油泵出现故障,驾驶员可能会注意到车辆发动机开始运转不平稳、仪表盘出现警告灯。如果发动机熄火,则可能无法重新起动。

原来,这次召回也并非机油增多,而是燃油泵出现了问题。当燃油泵出现问题时,仪表上会出现警告灯和发动机无法重新启动的情形,国内丰田的部分车型在遭遇机油增多时,没有一例故障灯亮起的情形,且燃油泵并不会影响机油,所以这项召回也可以排除在外。

也就是说,丰田虽然在美国进行了召回,但这些召回的原因并非中国市场出现机油增多的原因,而且在查阅丰田美国召回信息中,我们发现丰田在美国几乎每个月都有召回,其他品牌也是如此,看来「召回」对美国市场来说是一件常态。而国内虽然也有「召回」案例,但多数车企并不希望以公开信息的方式呈现,主要通过内部下达文件,在消费者维修保养时直接进行「索赔」。说到底,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召回这件事缺乏理性看待。

本田机油增多,又是怎么回事儿?

两年前,本田在国内爆发了机油增多,的主要对象只有一款车——本田CR-V,中招的发动机型号为L15BL,是一款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被广泛搭载在其他车型上,只是功率略有差异,但那些车型都没有出现大量的投诉。

本田机油增多这件事儿,如果回头去看,会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CR-V是当年上市的新车,质量问题在第一年出现很常见,也就是发动机的确存在问题。

中招的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且是最高功率版本。

从这两点来看,我们很容易得出部分不怎么准确但贴近现实的结论,本田发动机在出厂时就存在缺陷,缺陷部分主要因涡轮增压提高功率导致。

待东风本田针对此次进行调查后,结论就更加有趣了,北方寒冷天气相比南方温暖天气呈现截然不同的情形,投诉主要集中在北方,也就侧面解释了对广本搭载这款引擎的车型、主阵地为广东的用户来说,没有出现此类投诉是正常的。

东风本田承认了发动机在持续低温行驶(冬天堵车)的时候,发动机机油增多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并且承诺发动机主要零部件提供终身保修。

为什么持续低温会机油增多?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如以虽不怎么严谨但比较通俗的方式阐述下大概工作原理:

发动机活塞会将机油涂满整个气缸壁,天气寒冷时,汽油喷射产生的混合气体遇到气缸壁会凝结,随着机油进入曲轴箱,这部分气体原本会随着发动机运转时长、机油温度升高,从而蒸发燃烧掉。正常情况下,就不会有机油增多的情形。

另一种情形是,气缸温度上升、压力增加,会燃烧一部分附在气缸壁上的机油,但数量不多,也就是说机油增多或减少,只要是发动机都有可能发生,要看是否达到严重的地步。

本田机油增多就是典型的第一种情形,因为低温时,车主对涡轮增压车型(侧置缸内直喷)频繁短距离驾驶,发动机(机油)温度无法快速升高,混入机油的汽油无法顺利蒸发,导致机油增多。

虽然本田的问题已经十分清晰,且已经大白于天下,案情有了定论,那我们还是不得不关心,机油为什么会增多,丰田是哪种情形?

机油到底为什么会增多?

机油增多大概总结起来有三种情形:

燃油不充分,导致汽油湿壁,被当做「机油」运转的情形。本田发动机中有这种情形,而用侧置直喷加重了这种现象。

发动机为了越来越节能,活塞环张力会缩小,出现气缸壁刮不干净的情形。

机油和汽油混合进入油底壳后,汽油本应该自由蒸发而实际没有的情形。

有了这三种大概情形,丰田机油增多就容易解释了,先看丰田针对此次的表态,总结下分为三点:

虽然发动机以F刻度线为准注入机油,但有可能增多、有可能减少,个人保养时同样易出现此类状况,但没事儿、正常。(备注:F线为机油尺的最高线)

低温冷启动时,极少量的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经过活塞环与缸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机油。(第一种情形)

对机油液面高度测量时,地面是否平整,机油温度等也对液面高度有影响。即发动机油温越高,热膨胀导致机油体积增加。(热胀冷缩,实际影响较小),此为针对机油乳化的原因。

丰田这么解释:?发动机反复在低温、无法暖机的状况下低速短距离使用(水温在80度以下,气温10度/30分钟),发动机内少量结露水不能蒸发,混入机油,产生乳化。车辆高速行驶后发动机充分暖机,随机油温度的上升,混入机油中的水分蒸发后,乳化现象就会消失。

丰田虽然给出了这份答复,我相信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肯定是不买账的,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车是一个家庭里除房子外最重要的财物了,对于这么一辆本该爱惜的车子,出现问题,消费者不想看、不想听,只想要方案,丰田的科普再有趣也不行。

对于这种事情,丰田应该参照中国国情,比较郑重的提出一项比较宏大的,比如进行各种检查、各种调试,让消费者心里有一种「丰田正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印象,他们对于这款产品的担忧才会消失。然而,最终处理方案却是「更换机油,并提醒车主多开车,避免长时间闲置」。

这种处理方案,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很难接受,就好比我们以为自己生病了,到了医院,医生给我说「哦,你没事儿,多喝热水」一样,我就感觉这个医生不负责。

以上都是玩笑话,其实针对丰田此次机油增多,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丰田机油增多居然发生在新车上市第二年,不是第一年集中爆发

2020年春节长时间宅在家里,全国进入了一种低速、低频用车的状态

丰田机油增多主要发生在混合动力车型上,高压缩比车型为主

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不再是本田那种北方集中、南方分散的情况,恰好今年南方又冷

也是最重要的。整个春节期间,我见到机油增多的车型主要是长时间闲置,导致机油增多的情形,这其中包括了网上传播的RAV4刚提新车就发生机油乳化,也属于长时间闲置的情形。

正如前面所说,如果一款发动机是先天质量问题,它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故障,出在设计层面,而机油增多这个现象,目前来看丰田最大市场之一的美国暂时没有出现,意味着可能不是产品问题,而是使用习惯问题。

结合本田机油增多的情形,加上中美两国完全不同的新年期出行规律,中国在防疫,美国在庆祝,所以中国出现了机油增多、乳化,也侧面反映出是「习惯」问题。于是,我们需要解决剩下的这个问题,为什么丰田混动车型机油增多最严重?

THS?II混合动力系统在可靠性和经济性上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丰田混合动力系统关于发动机的部分工作状态更少,是主要原因。

常规情况下,正常完全发动机驱动行驶的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暖机的目的,但是混动车型需要更久,因为低速时混动车型主要依靠电机驱动,而当电池电量不足,发动机则立即开足马力为电池供电或驱动行驶,因此造成了混动车型的发动机往往在「不工作」和「高转速工作」之间进行切换,而此时发动机温度、机油温度无法快速提高,是以造成了汽油湿壁——进入曲轴箱——无法蒸发的情形。

如果丰田机油增多果真是如此情形,那么原因其实就是2019年冬季和2020年春季,因为疫情大多数消费者用车频率过低而导致的,但如果消费者硬要丰田提出一项解决方案,丰田倒也可以,我建议是:

可以改写ECU,提升发动机水温上升的速度,让曲轴箱通风系统早点进入工作,并督促消费者注意用车频率。

另外一项建议是参考马自达方案,用冷启动巨大无比的轰鸣声提醒车主「别动,让我热一会儿先」,这样消费者会产生「畏惧心理」,待发动机声音逐渐低沉之后开始驾驶。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成功避免机油增多的情形。不过用这种方案的后果是「大清早的,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你和马自达车主一起去上班了」。

最后的最后,我相信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汽车的使用频率增高,丰田机油增多的这些现象都会逐渐消失,从我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主要是去年冬季的情况特殊,才出现了这种状况。本质上,这次机油增多并不能下结论属于机械缺陷或质量问题,对此我们只能期待事情的后续发展,长时间驾驶后,这种现象会不会得到缓解。

不过,谣言止于智者,对这种现象,勤思考总是没错的。媒体不见得都公正,美国召回、本田机油增多,这种不相干的事儿一旦联系到一起,也可能是别有用心。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求关于丰田召回的感想

作者:褚韵文

汽车召回,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厂家对于自家产品做出预防与补救的安全措施。

这一制度至今已经有了54年的历史,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汽车召回管理的国家,在1966年颁布了《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

车辆召回的目的就是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挽救更多的生命。所以召回制度并不是一件坏事,起码能够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弥补、改进。

对于车辆产品的召回有很多的原因。例如,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厂家需要以更快的节奏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产品,产品的设计、验证环节时间更加紧凑,如果做不好的话,无疑会为后面带来极大的隐患。

除此以外,面对大批量的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非常需要考虑的问题,降低成本,带来更大的利润是常识,但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话,后面还会让厂家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且面对产品的召回,不同的处理方法也将带来不同的效果,下面就是一些比较“出名”的召回。

第一代奔驰A级测试“翻车”

这里的翻车不光是说测试结果不理想,而是它真的在测试中翻车了。

19年,第一代奔驰A级(W168)诞生。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虽然它的样子看起来像是一个“迷你小面包”,但是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看,短小精悍,停车方便,空间优化也不错。

但是在一个“安全性”测试中,第一代奔驰A级却出现了下盘不稳的情况。

在新车发布的同年,第一代奔驰A级去瑞典参加ELK测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麋鹿测试,用来检验车辆在紧急状态下躲避障碍的能力。但是在测试的时候,奔驰A级居然出现了翻车的事故。

这个情况让奔驰的高层很不满意,因为这并不是某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而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出现了瑕疵。于是奔驰决定召回已经出售到消费者手中的仅三万台奔驰A级轿车,并且暂停生产线的生产。

对此,奔驰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调整车辆悬架结构、降低车身高度、并且为车辆加装ESP电子稳定系统。

对于这一系列的操作,“治疗效果”还是能够令人满意,而且,间接地推动了电子稳定系统在家用车上的普及。

速腾断轴,召回处理方式不敢苟同

说到大众的短轴,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因为这就是出现在我们国内的事情,而且出现问题的产品也是销量榜上极为靠前的选手,所以在市场中的保有量也非常可观。

当它出现安全问题后,受关注度自然不会低。

2012款的一汽-大众速腾对后悬挂结构进行了调整,从多连杆结构变为耦合杆式结构(非扭力梁,更像是所谓的多连杆横梁式),虽然这一做法并没有影响到速腾的销量,但是这是非常明显的减配。

其实从制造环节看,无外乎是为了节省成本,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这一做法为后面发生的事情埋下了隐患。

两年之后,随着车辆的使用,陆续出现了后悬架纵臂断裂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断轴。

“断轴”的危险性不用过多去强调,不管什么驾驶环境,突然给你拿走两个轮子,想不失控都难。让人失望的是,一汽-大众起初并不承认这是一个设计缺陷。

经过一番努力,一汽-大众终于决定召回速腾,但是召回后的解决方案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们来看一看一汽-大众是打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后桥纵臂薄(形似刀片),在高强度的扭转力下容易折断怎么办?那我们就来打个补丁吧!

于是一汽-大众对于车身的结构部件直接在上面打孔再安上一块钢板,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更加“脆弱”的纵臂结构——至少官方解释有一条很可信:打过补丁后,即便再这段,结构件会发出声音提示。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耦合杆式后桥并不是一个脆弱的部件,也不是首次使用,使用这一悬挂结构的车型有很多,比如别克畅销商务MPV:GL8,还有以前的奥托。

所以断轴的原因无非是结构设计未得到充分的验证,并且用料廉价,对于强度问题考虑不周。

本就因减配所引发的事情,已经对消费者用车安全产生了影响,并且在后续的解决环节,更是一种敷衍的态度,这样的召回可能并不能让人满意。

丰田踏板门大面积召回,产品追求数量还是质量?

十年前,丰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产品召回,涉及车辆将近千万辆。

车辆被召回的原因是,油门踏板的踏板臂和摩擦杆的滑动面经过长时间使用,在低温的条件下使用暖风(A/C除外)时,在滑动面发生结露,使摩擦增大,使用加速踏板时有阻滞,可能影响车辆的加减速,甚至在松开油门踏板后,车辆依旧加速。

这一次的召回涉及到了众多车型,其中包括RAV4、凯美瑞、卡罗拉、亚洲龙、凌志ES等主销车型(海外)。至于国内,主要是以RAV4车型为主。

最终,丰田为此次“踏板门”的补偿方案付出了16亿美元的代价。但是因油门意外加速造成所超过的300起致死致伤事故,是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

十年前,丰田将发展目标设定为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快速增长,也就是说需要大范围的铺货,但是我们都知道,数量与质量在相同的时间内只能取其一,不可能兼得。

丰田为了快速提升竞争力,选择了削减成本,后果则是质量的难以把控。

为了消除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新闻发布会中公开向消费者致歉。

此外,丰田在公司中设立“全球质量监督安全委员会”,作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的决定,同时也宣布放弃夺取全球15%市场份额的目标,以提高产品质量,恢复品牌声誉。

高田“死亡气囊”,零配件供应商导致产品召回

我们都知道,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安全气囊是我们的保命装置,但是高田集团为车辆提供的安全气囊却出现了爆裂金属碎片的问题,这也让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死亡气囊”。

日本高田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这家高田公司的主要客户除了日系本土品牌,例如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汽车等,还有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现代、福特等全球范围内的众多车企。

高田公司使用硝酸铵作为汽车安全气囊充气推进剂,但是安全监管部门认为这种推进剂材质是不安全的。

此外,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组装存在缺陷,长久暴露在高湿度环境的水汽中后,气体发生器内部使用的硝酸铵推进剂将被损坏,当气囊在碰撞中展开时会剧烈燃烧并爆炸,从而对车内乘员造成进一步伤害。

对于这个问题,高田并不是不知情,因为在2010年开始,他们在气囊发生器中添加了类似干燥剂的物质,用以吸收进入装置内的水汽。

但是这个解决办法出现之前,高田的安全气囊已经在市场中销售十年了。

截止至今年年初,高田气囊导致的汽车召回已经持续七年之久,并且导致了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覆盖范围最大的召回,高田公司迟缓的反应,以及隐蔽消息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其破产的结局。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丰田召回门的影响

给你提点一下一些重要的因素:

1、丰田的产销一直都低于美国的两大品牌,连续十多年全球第三位;

2、去年,美国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美国两大汽车品牌相继减肥,丰田自然爬上销量第一的王座;

3、丰田汽车的品质一直都是很好的,全球第三可不是国产品牌本世纪内能做到的;

4、丰田扩张过急,部件生产过多的让给合作厂商,包括国内的厂商,所以品质肯定会有下降,但仍然比国产车和韩国车好;

5、新产品都要经过市场检验,产品缺陷出现的可能性是有的;

6、这次连本田也有机会跟丰田一起,被整的可能性很大。

就目前而看,有几种影响:

1,对欧美车,韩国车的影响:丰田在美国的大量召回,直接导致丰田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是日本车的形象大跌,所以对别的国家的汽车品牌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可以分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了,但中国车除外,因为中国车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常低,丰田对中国车不会有任何好处(指国外,国内也会有好的影响)

2,对丰田自身的影响:经济的损失对丰田带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但由于此次丰田信誉大跌(安全性,不道歉,态度不诚恳,隐瞒事实),其销量近几年内是只可能下降,不可能上升了,因为那些丰田受害者永远不会再买丰田了,其身边的人也几乎不可能再买了,这就是连锁效应,很明显,近些年不可能再是世界老大了

3:对整个汽车业的影响:通过这件事,别的汽车厂商也会意识到,发展太快未必是好事,丰田一味的追求市场,结果忽视了安全,导致这种,别的厂商也应借鉴,并且一旦一个品牌在别的国家占绝大部分市场,导致它国汽车业受损,人家也会想办法收拾你,所以,有人说这次的就是美国想打击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所以抓住这件事整丰田,从而使美国的三大品牌重新站起来

以上就是个人对此次的看法,当然也有参考的,呵呵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