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与小米生态链合作

2.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国货?

3.小鹏汽车被吐槽名字“太土”!董事长何小鹏:开始不叫这名字

4.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5.深度拆解小米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

小米汽车和海马汽车合作了吗知乎_小米汽车和海马汽车合作了吗知乎推荐

事情是这样的。

前天,我一万年佛系的闺蜜找我:五菱宏光MINI?EV也太可了吧!?好想拥有!

咱们暂且不说她见都没见过这款车,更别提试驾了。但,我一想到把她们俩联系在一起,就有种莫名的......

我这闺蜜是妥妥的小一枚,家境殷实,住在成都周围一知名别墅区。平时在小区里遛弯,见到的不是某利就是某斯,大G、7系随处有,再不济也是满眼的BBA。

以前每次我催她买车时,她的回答不是“自己开车很累啊”就是“不想买车,没兴趣!”但就是这样,她居然被一辆五菱宏光MINI?EV俘获了!这也怪不得我满脸黑人问号。

于是,带着对少女心思无限的探索欲,我与她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我:姐妹,你是差钱的人吗?

她:嘻嘻嘻,哎呀就是喜欢。

我:虽然就三四万块钱,但是续航有点短哦,你不介意?

她:我爸妈都有自己的车,我买它就是为了收收快递,去附近买个奶茶什么的,活动半径30KM之内,够了够了。

她:说实话,我对车真的没有要求,够我开就行。感觉花太多钱买车也浪费哈哈哈。

我:哎。。。。。你真是个勤俭持家的小!

中国广义的微型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就像有人这样比喻:微型车市场就像是被打捞上来的沙丁鱼,无人理会,因为当时大家都在琢磨大龙虾的事情。

当时,各大车企也抓紧时间在火热的轿车与SUV市场排兵布阵。而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认知中,MINI、smart和甲壳虫,就代表了绝大部分的微型车画像:售价高、玩具车、不值得、没人买。再加上中国品牌汽车的价格不断下探,5、6万你就能买到一辆空间大、动力强的车。所以,反观当时中国品牌推出的几款微型车,不是无人问津就是惨淡收场。

直到宝骏新能源以及欧拉品牌的横空出世。去年,全年微型车的销量为22.86万辆,虽说相比于2018年减少了12.42万辆,但这跟2019年6月开始执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无关系,补贴门槛更高,部分微型车的销量大跌也无可厚非。

但,只要无关补贴的售价原本就低,就像五菱宏光MINI?EV一样,预售价仅2.98万元起,卖得好是迟早的事。当然,它最高170km的续航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接下来麻辣车事将会大家推荐几款长得乖、续航长、性价比高的微型车仅供参考。

五菱宏光MINI

预售价:2.98万—3.88万元

虽还未上市,但是五菱宏光MINI的声量却越拔越高。微博上知乎上,关于这款车是否能引领微型车时代的话题也愈演愈烈,都是因为2.98万—3.88万元的预售价以及“人民的代步车”这一主题Slogan实在太接地气。

宏光MINI?EV的整体造型就很“宏光”,方正的前脸、方正的灯组、方正的进气格栅,有一种呆萌的感觉。多平直线条以及悬浮式车顶也将宏光MINI平和直的直观感受放大,远处来看就像一个移动的小盒子。

虽然受限于成本,宏光MINI的内饰设计非常简约,但是细节设计比较精致。四座布局,电子助力、倒车雷达、胎压监测、儿童座椅安全接口等该有的配置都有。

虽说现在很多人对它120KM、170KM的续航持怀疑态度,但是这款车本身就是一款代步车,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买菜代步完全够用,毕竟最多才3.88万,买不了吃亏和上当。

宝骏E300

预售价:6.48万—8.48万元

同时期和宏光MINI?EV一起登场的,还有新宝骏E300。从销量来看,过去的2019年可是宝骏新能源称王称霸的日子,全年销量达到了61636辆,排名第一。

相比于E100和E200,E300的外形更像现在非常流行的K-Car。灯组和出风口四四方方,车身多处运用了大量的柔和线条,双色的车身搭配让宝骏E300的辨识度是众多同类别车型里最高的。

内饰也用了双色拼接的设计,用简约的设计风格。据了解,新宝骏E300将推出两座版和三座版,以及四座版的?E300?PLUS,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小米生态的车联网、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遥控泊车等配置也很丰富。而且,车型续航方面,E300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39马力的永磁同步电机,续航里程为260km,四座版E300?PLUS续航最高可达305km。

欧拉R1

售价:6.98万—7.98万元

如今路上行驶着的辨识度最高的中国品牌微型车,当属欧拉R1了。就像我前文说的,彼时大家对中国微型车还没有形成高度统一的认知的时候,欧拉这个品牌出现了。

从亮相到上市再到热卖,欧拉R1总是很容易的就掀起一波话题热度,也奠定了自己在微型车市场的地位。欧拉R1推出了四个版本的车型,全都为四座车型。

并且,短前悬以及基于ME专属平台合理布置动力电池包,让欧拉R1拥有更宽敞的车内空间。3495mm的车身长度,和2475mm的轴距在同级别中都是很有优势的。

结合欧拉R1拥有着351km的NEDC续航里程以及全新的欧拉互联系统,有着超越同级别微型车的功能和配置,导航、空调控制、蓝牙电话、音乐播放、新闻查询等等。

奇瑞eQ1

售价:5.98万—7.88万元

在去年的销量榜上,奇瑞的eQ系列排名全年销量第二,仅次于宝骏新能源。和其他几款车型相比,双色车身、悬浮式车顶以及不规则的腰线配以双色花瓣轮毂以及多线条的运用,让eQ1在呆萌中更有一点犀利的感觉。

奇瑞eQ1的长宽高分别为3200*1670*1590mm,轴距为2150mm。虽说尺寸不大,但是奇瑞eQ1依然配备了四座,应急可以使用。

但是从续航里程来看,eQ1的全系车型续航里程都可达301KM,不仅能满足上下班代步,还能实现短距离的跨城出行。

北汽新能源LITE-R300

售价:11.08万—12.68万元

多数人看到这个价格都会被劝退,但是出于私心我还是选择推荐这款当年最令我心动的微型车。忘了是在哪年的车展前一天,几辆不同颜色的LITE组成了车队,浩浩荡荡的围绕场馆行驶,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广告牌。

LITE这款车除了古灵精怪的造型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车头和车尾配备了两个LED屏幕,支持预设文字、表情和动画。

中控台配置了三块液晶显示屏,分别为全液晶仪表、中控屏、功能屏幕,这在同级别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支持多媒体以及导航功能等。

在NEDC续航方面,LITE达到了主流的300km,但是对照几款五万级的纯电动车,这个售价确实有点让人望而却步。

来源于各汽车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与小米生态链合作

近日读到原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李楠在知乎上写的一个关于手机对称设计的回答,里面提到了几个观点很有意思:

1、设计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寻找原型和完善原型;

2、完善原型是比寻找原型更艰难的过程,时间长度也更久;

3、对原型的持续追求是有复利的,先发优势决定了很难有竞争者。

李楠对上述三点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苹果Mac电脑的进化。从1998年史蒂夫·乔布斯回归苹果开始,苹果推出了一体式的iMac?G3,个人电脑从传统思维的主机+显示屏的形态开始整合成一个设备。到了2002年,iMac?G4出现,这个有着一个半球形底座加可调节的显示屏的个人电脑其实又回到了分离式设计,但是很快两年后的iMac?G5再次确定了主机和显示屏一体化的设计。

“经过了2002年的摇摆,在2004年,他们就非常确信:显示器应该和主机二合一,桌面的支架越简洁越好。最终,必须存在的,只应该是不得不存在的屏幕,其他东西,越低调越好。”经过大概6年的发展,新一代个人电脑的原型设计才正式确定下来。

从2004年第一台一体式iMac到今天的最新款iMac?Pro,整个原型设计的改善持续了超过16年。

大体形态上iMac依然是一个支架带屏幕的样式,但是整个细节变化却是天翻地覆。首先可见的是屏幕越来越薄、越来越大、5K分辨率;其次是在iMac的体型上实现了之前Mac?Pro的专业性能;再次是内部进行了颠覆性的设计,把18核CPU、4T硬盘、256G内存、大功率显卡融合在一起,还要解决散热、供电功率等等问题;最后还实现了整机只需一条线缆的连接。

实际上,iPhone同样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从初代iPhone到iPhone?4s,一开始用了五代机型才确定设计原型,明确了一个全触控的智能手机应该是怎么样的形态。而后从iPhone?5到iPhone?11优化了7年时间,才实现了迈向“全面屏”的第一阶段,甚至于这个“完善原型”的阶段都依然没走完。

换句话说,智能手机最开始的大屏幕触控只是寻找到了一个新的设计原型,其发展的目标一直是实现无按键的“全面屏”。

当然,李楠这个回答其实也和汽车有关,在文中他提到一句:“黑川雅之和我说,电动车的原型还没有发现。”黑川雅之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之前汽车行业讨论电动车发展的局限,大多集中在“油改电”的平台底盘层面,认为传统的引擎驱动和底盘布置局限了电动车的发展,而没有真正考虑到电动车的形态是否还要和燃油车一致。

从电动车原型的角度来看,似乎现在大部分的电动车缺乏未来感,从造型出发点来看依然没有摆脱内燃机的影子,大量的设计元素还是依照内燃机的需求而存在,而没有真切地体现电动车所应具有的开创性。就好像尽管诺基亚有塞班系统,但还是放在一个拥有键盘的外形里面,本质上并没有摆脱功能机的需求。

最典型的是现在的电动车大多数还是延续了三厢车造型,保留了前引擎舱。即便类似于特斯拉这种纯电动车平台的车企,在设计电动车时也只是将前舱换成了一个储物空间,没有完全改变内燃机汽车的形态。

因此,本质上是电动车的原型还没有得到确认,现在不过是在内燃机车型上换了一套驱动系统而已,这才有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种种吐槽和不屑。

事实上,在汽车发展百年的历史上,汽车形态的改变往往是伴随着发动机(动力)的技术升级和驱动形式的变化。

最早时代的汽车都用了马车车厢的形态,显然是因为制造者对交通工具造型的认知还被局限在马车上。而这种厢式造型的设计原型一直延续了超过30年,期间不断对这个原型进行完善,到了1930年代还是以修长的引擎舱和同样比例的乘坐舱为主流,最多是增加空气动力学的些许考虑。

到了1940年开始,随着机械制造加工能力的提升,以及内燃机技术的突破,汽车开始了第二次造型革命——由coupe造型衍生出的三厢造型开始出现,并且在前驱车和横置发动机技术相继出现后,现代三厢轿车的形态正式确立。而对三厢轿车的完善设计同样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特别是汽车的换代往往至少是以五六年计,从后排座椅布置于后轮前,到B柱设计的出现,还有行李箱的优化等等,一直到50、60年代才开始有明确的三厢轿车形态。

三厢轿车风行了四十年之后,在解决了发动机效率之后,市场开始出现了多功能休旅车的需求。最早“RV”的设计原型只是越野车,但是车企通过嫁接轿车的承载式车身设计,以及更高效率的发动机,出现了SUV车型,但差不多千禧年前后才正式确认了SUV的设计原型,又经过了两代车型的迭代,将SUV的设计完善,让其拥有更具流线型、时尚感的外观,以及更实用的车内空间。

可以看到,汽车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个阶段流行汽车形态都是逐渐的合乎其当时的技术水平,随着技术一再突破又会衍生出新的设计原型。

简单来说,设计完善和技术突破是一个相互交叠的过程,有了某种技术的突破,才有原型的出现,进而为了完善原型又开始寻找更新的技术……如此重复下去,直到原型完善到一个瓶颈,另一个技术突破再打破原有设计,创造新的流行。

这样看来,这一轮电动车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年,可是电动车的原型设计还没有得到明确。或许特斯拉在Model?3上面塑造了很多电动车的特征,包括低风阻的设计、车内不再以驾驶为中心的设计、整合了全车的电子电器架构等等,但是在设计上还是局限于现有汽车的造型,导致了空间和实用性上的不足。

那么电动车原型设计会是什么样呢?这个问题业界并非没有思考,单厢式的MPV造型和滑板式底盘被很多车企认为是电动车的发展方向,也能够适应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的需求。只是这种设计过于偏向于共享化,缺乏汽车产品在过去百年所形成的私有化属性。

某种程度上看,真正具备电动车原型的首款产品应该是法拉第未来的FF91。

这款车基本颠覆了传统内燃机车的概念,呈现出一个SUV+MPV+溜背的融合样式,具有短的前后悬,短前舱,平板式的地板也能布置足够宽敞的后排空间。

FF91让业界形成的另一个共识是,电动车时代的内部空间设计需要更加广宽的布局。在没有传动轴和变速箱的前提下,电动车的内部空间不会再被分割为独立的小块空间,而是会有更多的横向设计,以达到更大横向空间的扩展。

尽管FF91一直没有能够量产,但是这款原型车的确启发了不少造车新势力,最典型就是拜腾的M-Byte这款车型,形态上看特别接近,要知道后者的设计师是Benoit?Jacob,他曾负责了宝马i系列。

当然,和内燃机车型不一样,外形设计只是电动车原型的一部分,电动车所代表的智能化也必须体现在内饰上。如何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反映电动车、智能汽车的内饰设计原型,将是电动车时代和内燃机时代真正的分水岭。

特斯拉是最早在车内使用超大屏幕以实现其内饰智能化的车企,发展到Model?3之后特斯拉甚至只保留了15英寸中控,把仪表盘都取消掉了。这种大屏设计很快风靡全球,对习惯了触控屏幕的千禧一代而言,大屏幕触控操作才算是智能化。

然而特斯拉尽管打通了电子电器架构,让一块大屏幕几乎可以控制车辆的所有电动化部件,可这也并非就是电动车的内饰原型设计。显然,T型的前仪表台和传统的中央控制区域还是沿袭了传统汽车的设计,只是在功能控制上更进一步。

作为拜腾汽车设计副总裁的Benoit?Jacob就说,要设计出一个大屏幕并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可是要让大屏幕真正的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更难。他们最大的难点其实是要让用户界面和车辆进行真正的整合,例如也要把安全性同时进行整合,量产车也需满足全球所有市场的法规和安全性要求。

所以,拜腾在电动车内饰上做了大跨步的前进,将一个42英寸的大屏幕放进了车内,为了解决整个屏幕的操作性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操作逻辑,并且还配合方向盘和中央操作台上的另外两块平板来协同。问题在于,现在依然没有人知道这样革命性的设计是否合乎未来电动车的智能体验,能否真正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同——就好像当年初代iPhone之前所有人都在怀疑触控键盘的实用性。

整体而言,FF91的外形设计、特斯拉的触控系统理念和拜腾的内饰创新,综合起来确实可以算是“寻找电动车原型设计”的探索。如果进展顺利,或许这些车型的综合体就会是电动车的设计原型,接下去几代车型要去做的就是“完善原型”了。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原型的这个过程,难度并不在于怎么“设计”,而是要去理解和寻找技术突破的方向。

以iPhone为例,最初“Home键+触控屏幕”是一个大致的设计原型,随着指纹技术的发展,Home键变成“Touch?ID”,再后来整个设计就是完善屏幕尺寸、完善续航等等。现在确认了全面屏是新的趋势,开始用“Face?ID”,取消掉了Home键,接下去必然是将“刘海”去掉。

只是在这个寻找技术突破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弯路”。同样以手机为例,在实现“全面屏设计”的过程中,大量的手机企业不断寻找改善方法,比如iPhone的刘海设计、OV的升降摄像头、华为的水滴屏幕、小米MIX系列的高屏占比等等,还有包括屏下指纹技术、面部识别、瞳孔识别不一而足。这里面有一些是为了迈向全面屏的妥协设计,而有一些则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倒退”。

换到电动车涉及的领域,是否类似拜腾的大屏幕也是一种“歧路”,又或者追求电动车CROSS化的设计也是一种“倒退”。另外,过于追求续航里程是不是并不符合电动车完善原型的目标……这些都是在完善原型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实践的内容。

还有一点是,现在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设计并没有考虑过支持L4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所以在外形和内饰层面的设计都没有考虑到如何布置相关的设备和功能。实际上,现有的激光传感器的设备体积也无法让设计师去考虑优美的设计。这就好像iPhone在实现合适尺寸的人脸识别传感器之前,也无法解决刘海问题,这需要等待技术的突破之后才能考虑。而一旦技术突破了,那么是否又会出现新的设计原型,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总体而言,虽然看上去2020年已经进入了电动车快速发展的时代,可是我们却连新时代出行工具的原型还没有找到,大概也就相当于处在1920年代将内燃机装在马车车厢上的阶段。电动车的黄金时代会比我们想象来得更晚一些,但是我们也有望见证一个将延续四五十年的新设计原型冉冉升起。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国货?

在正式使用小米IoT开发者平台之前,开发者需先注册开发者账号并申请获得企业开发组。企业开发组是开发者为企业在小米IoT开发者平台上申请并注册的单位,每个企业仅支持创建一个企业开发组。

Step 1: 登录平台

进入小米IoT开发者平台(://iot.mi),点击登录按钮进入账号登录页面。

平台开发者账号即小米账号:

若已有小米账号,则使用已有账号登录即可。

若未有小米账号,点击下方注册小米账号进行账号注册,或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Step 2: 认证小米IoT开发者

账号登录成功后,若该账号还未认证小米IoT开发者资质,会自动跳转到平台开发者认证页面。

Step 2-1:填写开发者的常用邮箱

该邮箱是平台与开发者的联系邮箱,其也用于接收平台的通知消息,很重要!!!

Step 2-2: 进行邮箱验证

系统会自动将验证邮件发往填写的认证邮箱,可点击页面中的登录邮箱验证按钮快捷打开对应的邮箱页面。

注:如果超过1分钟未收到验证邮件,可先后检查邮箱是否正确、邮件是否有被自动放置在邮件垃圾箱中,若依旧未收到可点击页面下方重新发送按钮重新发送验证邮件。若以上操作后依旧无法收到邮件,请换其他邮箱再试。

Step 2-3: 填写开发者基本信息

开发者基本信息会用于平台核实您的真实身份,并作为平台与开发者联系的重要方式,请确保手机号码可拨通、通信地址可接收信件,点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开发者资质认证。获得认证后,在顶部导航栏也会新出现“开发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导航入口。

作者:小米有品

链接:s://.zhihu/question/68422025/answer/2691301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开发者基本信息支持修改,可在页面右上角“个人信息”的二级导航中找到“个人开发者”入口,点击进入后即可查阅个人开发者资质状态,并修改信息。

Step 3: 注册企业开发组

平台当前仅面向企业开放,即只有在企业开发组中才可进行产品接入、应用开发等相关操作。若开发者所在企业并未拥有企业开发组,则可以在平台中申请注册企业开发组,每个企业仅支持创建一个企业开发组。若开发者所在企业已拥有其企业开发组,则可以联系企业开发组的拥有者或管理员添加到企业开发组中(见Step 4)。

注:平台当前仅面向拥有独立自主品牌的智能硬件企业开放;对智能硬件集成商、方案商、ODM/OEM企业、模组商、软件开发商等相关开发者群体暂未开放,提交申请将会被拒绝。

对于新创建企业开发组的开发者,可在开发平台页面中点击立即创建企业开发组按钮,则可进入创建企业开发组页面填写企业基本信息并提交申请。平台会严格审核企业开发组申请中的各项信息,为有效确保企业开发组可以顺利通过平台审核,请认真详实地填写各项信息,若有文档形式的企业及拟合作产品介绍,可通过附件添加。提交申请后,即可在企业开发组页面中看到已创建的企业开发组及其申请状态,平台会在5 - 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通过后,便可拥有平台的使用及开发权限。

注:企业开发组申请通过后及代表创建成功,其申请者即为企业开发组的拥有者、且不可更改,相关配置参数也均与拥有者的账号相关,故要求企业在申请企业开发组时,申请者的账号必须为企业的账号(该账号不随人员变动而变动)。很重要!!!

审核结果将会通过站内信及邮件等形式及时通知开发者。开发者亦可在企业开发组管理页面查看审核状态。

作者:小米有品

小鹏汽车被吐槽名字“太土”!董事长何小鹏:开始不叫这名字

感动的国货现在很多。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有这样的品牌。比如小米、华为、回力、李宁、安踏等。汽车领域:红旗、比亚迪、江铃、奇瑞;还有食品领域:蒙牛、伊犁、光明之类的。

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曾经在微博上转发过一个案例:“有本书,名叫?《How?to?change?your?wife?in?30?days》,一个星期之內售出200万本。直到作者发现,书名拼写错误,正确的应该是:《How?to?change?your?life?in?30?days》。改正后整整一个星期,只卖了3本”。

其实在中华文化中,起名更是一门大学问。一部**、一本书名、一家公司、一个人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于初期的传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好兆头。

比如广东和HK的公司,起名字时非常喜欢用“隆”“昌”“盛”“源”之类的字眼;比如在选车牌时,人们还是自然而然的想要避开“4”这个数字。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一大批新车企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理想、威马、长江、小鹏、蔚来、奇点、爱驰、正道、云度、法拉第未来等等一大波名字进入公众视野,不过真正活下来又活得好的并不多。

有意思的是,日前小鹏汽车因名字摊上了事儿。

有网友认为“小鹏汽车”这个名字太“土气”,毕竟能够掏出30万元去购买的中产人群,多多少少会顾忌面子,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小鹏这个车名总感觉不是那么高大上。

日前,知乎上一条名为《为什么许多国外品牌以创始人名字命名我们觉得高大上,而中国品牌以创始人命名却难接受?》的帖子,引发广泛讨论。其指出,许多国外公司都是以创始人姓氏来命名,比如福特、本田、丰田、奔驰等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而中国本土品牌以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感觉很“土”,间接或直接对品牌产品完全忽略。

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回应称:“感觉这个问题为小鹏汽车而设”。

何小鹏首先阐述了“小鹏汽车”名字的由来,即6年前“小鹏汽车”最初的名字叫“橙子汽车”。橙子作为水果,本身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而且很符合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气质,苹果、小米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他们准备好资料去注册商标的时,发现很多好的名字已经被占用了,独独留下了“小鹏汽车”这个名字还在。当时联合创始人夏珩也提出能否就叫“小鹏汽车”。

在他看来,当时将公司取名为“小鹏汽车”自己是有顾虑的。作为投资人,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连钱带人都投了进去,当时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和家人。

何小鹏进一步表示,汽车行业有许多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譬如丰田、本田、福特、戴姆勒、标致雪铁龙等都是现在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但是他认为,产品实力的高低才是决定一个品牌的最终实力,而不是单靠一个符号或者名字。

他表示无论是“小鹏汽车”还是“XPENG”?,只要在产品的科技智能和制造的品质工艺上做到足够好,最终小鹏汽车这个品牌一定会让消费者知道相信并且认可。

对于这一,小鹏汽车官方微博随后也做出了回应。官方表示,产品实力的高低,才是决定品牌高低的终极因素,而不是单纯取决于一个符号或一个名字。

从实际终端市场看,小鹏汽车近来也获得了不错的表现,刚刚过去的11月份,小鹏汽车的单月总交付量达到4224台,同比增长342%,创下新高。

截至目前为止,小鹏汽车今年的累积交付量已经达到21341台,同比增长87%。其中,小鹏P7更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累积交付11371台,成为三大造车新势力中交付破万量最快的单车型。

资本市场,小鹏汽车也一扫早前颓势。自11月份以来,小鹏汽车股价持续升高,累积上涨超过260%。虽然在月底经历了大跌,但总体而言要比之前好很多,涨幅远远超过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和理想。

人红是非多,车红也一样。有人觉得小鹏汽车品牌名太土气,无非是因为这是个太过常见的中国名字,不是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外国牌子,这才有了何小鹏对这一的回应。

现在看来,小鹏汽车在顺风顺水之际,遇到车名“太土”的质疑,让人一时间竟不置可否,咋一看好像真有那么一点味道。不过细数之下,“王守义”、“老干妈”、“王麻子”、“江诗丹顿”似乎也并没有为企业拖后腿,终极因素还是产品实力使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深度拆解小米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

电动车的普及难点在哪里?

答案是10-20万区间。

现在的市场是两头大,中间小。20万以上,体验驱动的市场,电车已经初步证明了能打败油车。Model 3、ES6、汉打败同级别的明星燃油车,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10万以下,成本驱动的市场,电车也已经初步证明,车的成本和用车成本都可以比油车低。五菱Mini一个车就完成了这道证明题。

现在比较难的是10-20万区间。这个区间目前做网约车没问题,要说服普通老百姓下单还比较难。网约车只要车价合理、空间OK、电费便宜、每天午饭时快充一次,当天能保证300km左右的纯电里程,车辆残值的吃亏少于电费节约就可以了。网约车不追求面面俱到,本质上是个专用车,是个偏科生。10-20万价位的私人购车老百姓其实比买四五十万的车的用户更挑剔,这里没有容错和包容,就是实打实的称斤论量和性价比。

这个区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占据过半份额的最大市场,也是用户需求最全面、最苛刻的市场。像卡罗拉、朗逸、奇骏这样的水桶车,在这里横行霸道。你需要做到:成本不高、空间够大、动力够用、配置够多、质量够好、品牌够大、店铺够多、补能够快。总之就是不求一门得优,但求门门功课良好。

在2021年,电动车还没能力进入这个市场。一个是电池偏贵,第二是充电还不方便,第三是服务网络也不够全面。

这是全球范围的难题,美国和欧洲现在电动车推广节奏比中国还慢,这个问题他们更解决不了。欧洲现在看起来一些紧凑级车卖的不错,但第一是短期加大补贴的刺激,第二是这些车根本不便宜,并没有进入欧洲主流紧凑级燃油车的售价区间。

我认为还是中国会最快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是中国的第二波新能源投资热潮从20年开始了。去年特蔚小理股价一爆炸,投资就来了。理想吸引不了人,但金钱可以动员一切。小米、华为、微软、苹果、高通等一批跨界玩家开始加码这个产业,原本产业里的大众宝马丰田通用也开始彻底下决心砸钱搞智能电动车。新势力特蔚小理和宁德比亚迪最近两年融资都很多,都在。

这14-16年的热钱砸下去,18-19年是开花结果。

20-22年这波热钱砸下去,开花结果的时间应该是24-25年。

我的预测很简单:10-20万价格区间,24-25年会被大规模的突破。到时就是电动车全面抢班夺权的时候了,燃油车变成少数民族的时候了。十年后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

十年后再谈纯电动车市场,就像2020年谈智能手机市场,就像在中国谈汉语教育市场一样。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过于重视仪式感!

十年后市场的机会点,当然是燃油复古车和性能车,以及宝贵的燃油车牌照啊!

就像今天你在上海买个全新的摩托。不是哈雷就是杜卡迪。卖的都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身份是情怀是玩具是个性。

摩托牌照一张40万,比四轮汽车的牌照贵三倍。

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变的真理。

这篇知乎回答发出两天后,评论区的声音有质疑也有赞同,以下是一些评论的精选。

也欢迎大家在文章底下评论、留言自己对未来十年纯电车市场的看法。

小米公司,从现状来看的话,依然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小米成立于2010年,如今不过才12年的历史。在这12年的公司发展历程中,却是创造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奇迹。首款手机一开放预订就卖出30万台;手机销量用三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成立9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这些都是小米交付的一次次精彩答卷。回顾小米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企业的长大史,更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案例。饥饿营销:2011年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小米选择了独家销售的模式,首发30万台,22小时售罄。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都保持着“独家销售模式”,每周二中午12点开放抢购,往往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抢购就已经结束。自此,小米便开始有了“饥饿营销”“耍猴”的标签。雷军对此也一直解释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饥饿营销,只是因为产品的产能跟不上。不管饥饿营销对于小米来说是有意为之,还是外界谣言。但这些话题都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曝光量,小米也凭借着超高的配置,极致的性价比,还有不错的miui体验,收获了第一批米粉。人们一边对于饥饿营销批评不断、一边又有很多人不断地加入到抢购的队伍中,在这种奇景之下,还有黄牛下场高价转卖小米手机。小米没有花一分钱广告费,却获得了全手机行业最大的曝光量,成为最具话题性的手机品牌。如今再看那个年代,小米的成功,只是饥饿营销吗?其实不是,更多的是小米手机做到极致的性价比。可以说小米颠覆了手机行业的定价规则。“双核、1.5G”的配置,在竞争对手普遍定价3000元以上的情况下,小米以“1999元”的价格引爆市场。所有的营销一定是建立在产品基础上的,小米重新定义了手机市场的商业模式,从一家靠产品盈利的传统手机制造公司,创新成为一家靠服务盈利的互联网公司。所以小米公司从最初就在下一盘大棋,手机硬件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舍弃的利润。对于一家卖产品不为挣钱的公司,传统的手机制造业,怎么和他竞争?营销关键词:饥饿营销产品极致模式创新参与感: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经写过一本书《参与感》,非常系统的介绍了小米“与用户做朋友”的思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往往来源于变化,小米每周都更新MIUI系统,新更新的功能在用户使用之后,客户还可以填写反馈。客户的反馈意见很有可能出现在下期的系统更新中。为了能够让用户参与其中,小米把最初使用miui的客户称为“100个梦想赞助商”,这100个用户ID放在了开机屏幕上。为了倾听客户的心声,小米创建了小米社区,小米的所有高层都会在社区倾听顾客心声。为了与客户做朋友,小米举办了爆米花节,让喜欢小米的同学能够被链接。就连小米的店铺,都被称之为“小米之家”。在小米之家里,米粉即可以体验新品,也可以参与店铺的活动,还可以在本地的米粉群与大家交流。小米的客服还混迹在各个平台,微博、知乎、百度、贴吧,许多客户的反馈和投诉,小米因此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小米让每一个客户都可以有发声的渠道,小米公司的发展也让每一个米粉都参与其中。这种点滴之间的沟通给顾客带来的归属感,造就了产品强大的忠诚度。“参与感”战略的执行,即成就了小米公司,也成就了“米粉”这一群体。营销关键词:参与感米粉爆品战略小米年研发投入170亿元,这让我们确实看到了小米很多成功的产品,第一个全面屏手机小米mix、没有办法量产的环绕屏手机小米alpha、还有透明OLED电视等等。从小米1的发布开始,小米始终坚持去做爆品,机型不需要太多,但是销量却绝不逊色。小米的营销是从产品设计开始的,产品本身就有话题性,产品的发布就带来了各种话题自发的传播。这些传播的话题往往来自三个方面:超低的价格、超高的颜值、产品的创新。超低的价格:小米很多产品的定价都是对市场的颠覆,最初的充电宝定价,把百元充电宝打到了49元。后续的表现简直是价格屠夫,陆续推出了9.9元一盒的彩虹电池;以及9.9一盒的巨能写中性笔。超高的颜值:小米从设计出发,重新做产品,让许多我们早已习惯的产品重新被设计。比如说小米插线板,原来插线板的颜值可以更高;比如说小米台灯,极简的风格获得了红点奖;比如说各种小米家电,让我们对传统白电有了新的认识;产品的创新:小米依据客户痛点,做了许多的微创新。比如电视的遥控器、空气加湿器的添水方式、小米插线盘上的usb接口等等。这些都是很小的创新,但是带来了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小米爆品的打造除了以上三点,还有“极致”,极致是小米对产品和对自己的态度。营销关键词:爆品、价格、颜值、创新、极致口碑营销小米坚持销量第二,口碑第一的原则。产品质量与性能达不到预期,会产生恶评;产品只满足预期,不会带来惊喜;产品超越预期才能够换取口碑。口碑可以带来消费者的复购和主动推荐。小米对于口碑的重视,在雷军互联网七字诀中也有提及“专注、极致、口碑、快”。口碑的形成也体现在售前、售时、售后。在售前阶段,很多人对于产品的性价比,或者是产品创新,都有着许多的期待,所有的产品在小米之家都能够得到体验。小米之家的良好体验,甚至说即使客户自己不购买,也可以给其他人进行推荐。这些对于小米之家和小米品牌的口碑来说,也很重要。在销售阶段,小米线上线下价格统一,不用比价,不用担心购买到贵的产品。家电类提供安装服务,手机类提供免费贴膜服务、赠送小礼品等等。这都保证了小米售时的口碑。在售后阶段,小米手机质保18个月,比其它手机品牌长6个月。手机质量问题可以线下维修也可以线上寄修。小米之家提供终身免费贴膜等等。售后服务不做好,是最影响口碑的地方,小米对于售后服务也是更加的重视。营销关键词:口碑、售前、售时、售后明星代言小米自从请了明星进行代言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梁朝伟、吴亦凡、刘昊然、张杰、王源、王一博、吴秀波、刘诗诗、张子枫、苏炳添等等。小米通过明星代言的方式,为公司带来了不少的流量。这些明星的知名度,为产品销量带来不小的影响。小米每次官宣新的明星代言,往往会选择在新品发布的时候。一方面通过新品发布的契机,增加新品影响力。一方面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增加新品发布会的热度,从而带动关于新品信息的广泛传播。小米对于代言人的选择比较广泛,顶流、小鲜肉、体育明星,均在选择之列。从代言人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小米产品的定位。redmi品牌由王一博代言,产品定位更加年轻化;小米现在由苏炳添代言,即代表着小米品牌现在的高端定位,也代表着体育界“超越、追求极限”的精神。营销关键词:明星代言故事营销小米的使命是“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小米公司的使命。这样的故事讲的多么感人啊。小米是一个非常擅长讲故事的公司,由于公司成立年限不长,可能没有太多历史方面的东西可以讲,所以小米就讲了未来的故事,故事链接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每个人对未来科技怀揣的希望。小米讲了一个智能家庭的故事,人们回到家后自动开灯、空调调整到适宜温度,音响播放最喜欢的音乐;当你离开家时,各种电器自动断电,机器人开始打扫卫生。这样的场景是小米讲述的故事,目前正在一步步的实现。小米讲了一个未来的故事,你可以开着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由仿生机器人去帮你做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的生活、你的出行、都会因小米而变得更智能、更方便、更美好。小米想要的绝不仅仅是卖给客户一部手机,他想要通过手机作为一个链接,进入我们生活的全部。小米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看到未来生活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营销关键词:故事营销未来智能招人不如合作!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懂市场,可以落地的品牌营销做包装设计,也做产品创新的产品规划要美感,更要功能的视觉设计以内容为本,有故事的广告创意关于企业宣传、广告语的文案写作我们只做一家小公司,每年服务10家客户。服务收费10万元起每年,不断涨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