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_东南互保是什么意思 _东南互保是什么意思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东南互保”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1.???????

2.东南互保的时间地点

3.清末所谓“东南互保”究竟是怎么回事?

东南互保_东南互保是什么意思

???????

       1900年,义和团的兴起让美英帝国十分惶恐,生怕他们会波及长江流域。于是向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人提出签订保护条约。而此时的慈禧却因为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口号,给北京义和团发放了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并带着这些人向十一国宣战。

       刘坤一已经察觉义和团的实力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联合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人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此后,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加入到此条约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南互保》。

       慈禧?西狩?就是连夜脱逃跑去了西安。将北京城留给了八国联军蹂躏最后,还是这些督抚大员们出面处理和洋人的谈判。慈禧由西安回鸾的第一道懿旨,就是大肆表彰这些督抚大员做的非常好。要是敢稍有不慎?那么满清朝廷还存在不存在都是未知之数所以只能大肆表彰这些督抚大员们,其中袁世凯由山东巡抚,被提升委任为北洋通商大臣。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尽管这样的互保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确实保护了江南区域避免战火,可在慈禧看来,他们这样的行为绝对是在打自己脸。甚至没有顾忌朝廷的安危,太后的安危。令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虽然迫于形势,慈禧下诏书称赞他们?老成谋国之道?,但这些公然打脸慈禧的封疆大臣们最后的结局却并不算好。

       刘坤一在朝堂上的政策屡屡被慈禧批驳,病逝后,朝廷体恤其功,谥忠诚,祀贤良祠。张之洞一直致力于洋务运动,病逝后,谥号文襄。

       李鸿章被授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与列强和谈。病逝后诏赠太傅,谥文忠。被后人唾骂百年。闽浙总督许应骙被御史弹劾,从此退出朝廷,死后也没能得到封赏。

       如此看来,参与到《东南互保》中的各位封疆大臣最后的结局都不算好,除了张之洞因为无可取代结局算不错外,刘坤一算是明着被慈禧针对,索性去世及时,还保留了死后的荣誉。而许应骙就比较惨了,尽管被弹劾后有众人帮着辩驳,但还是被朝廷开缺回籍,甚至连死后的荣誉也未能留下。

东南互保的时间地点

       因为在这一时期满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对东南地区的统治权,中国主权丧失,但慈禧太后也作出了一系列举动,保住了她继续统治中国的物质基础。

1.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由义和团之乱首先引起的,义和团由一些拳匪和乡民组成,他们专杀洋人、冲击教堂。之所以这样,原因很多。有洋人嚣张欺压良民引起的,有传教时文化冲突引起的,也有愚昧无知所引起的,更有坏人挑拨造谣所引起的。

2.大清朝

       “义和团”攻打租界、杀戮洋人让各列强瓜分中国的步伐,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再加上太后的放纵匪患、让英美等列强,不禁怒火中烧,剑指清廷。自道光帝起,积弱积贫的大清王国,自朝庭借重团练剿匪开始,满汉渐次易势,汉督抚地位上升。直到晚清,汉督抚更是挟团练自重,借厘金自肥。

3.“东南互保“的协议

       “东南互保“的协议,除解除了列强对东南各行省受当地清军攻击的后顾之忧,及清廷假手列强镇压义和团匪之外,它还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军队等,肆意侵扰东南各行省的作用。在北方陷入危机的情况下,东南一隅完美地避免了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战乱之波及,保住了大清国力、经济源泉的发展。

       慈禧的一系列举动,给列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又给维新改良派的光绪帝等人,一个隐晦的惩戒;还顺势借了洋人之手,灭了实在不好意思消灭的义和团;最重要的是,保住了慈禧继续统治中国的物质基础。所以说,晚清东南互保,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清末所谓“东南互保”究竟是怎么回事?

       1900年 东南省份

       东南互保,或作东南自保。太平天国后,两江闽浙已非清廷势力所及,实为湘军系统把持。

       义和团运动中在清政府尚未向各国宣战时,湘军江忠源旧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1] 、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2] 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当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清廷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3] 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而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军阀及各地方长期割据,则是源自强势人物袁世凯去世后,中央权力出现真空、各地派系拥兵自重,与东南互保并无直接关系。

        是这样的,因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所以导致了洋人集体对满清政权宣战,而东南互保运动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在大概两三年前,义和团运动兴起,到处都是扶清灭洋的口号,然后义和团在山东被袁世凯镇压,被迫跑到了京津活动,结果义和团运动越来越大,满清朝廷也感觉京津快被他们控制了。

        而这个时候,洋人非常不满意清政府对于义和团运动的不作为,清政府正好也非常看不惯洋人,就希望能够利用义和团运动的声势来对付洋人,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做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大清对全世界宣战,佩服呀。

       

        而这个时候李鸿章是两广总督,盛世才是铁路部长。当慈禧宣布对世界宣战的时候,慈禧自然知道自己的力量薄弱,就要求东南各省派兵到京津来勤王。但是盛世才和洋人关系是不错的,他首先找到了李鸿章,和他一起分析了形式。

        他们感觉对全世界宣战这一场战争是不可能赢的,所以,李鸿章就给慈禧写了一封信,写封信大概是大清朝第一次有人敢抗旨吧。

        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李鸿章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所以,皇帝给他们下的写一份圣旨,让他们去勤王还有对全世界宣战的决定都是在义和团的威胁下产生的,所以,这不是我们皇上的本意,是被迫的,所以,我李鸿章不会去勤王,我也不向洋人宣战。

        这一封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仅是李鸿章,紧接着,东南很多省份,比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湖北等等一些地方总督都写了与李鸿章内容大体相同的一封信给朝廷,表示不去勤王。而且表示如果皇帝驾崩就让李鸿章担任大总统。

        后来清朝战败,而这些大员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好了,今天关于“东南互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东南互保”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