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国家宝藏

       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探索发现国家宝藏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探索发现国家宝藏相关的问题,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1.《国家宝藏》为什么那么火?

2.比较好看的探索发现类的**,最好是考古的!谢谢

3.陈仓石鼓究竟是何宝物,为何有着“中华第一古物”之称?

4.怎么评价《国家宝藏》这档节目?

探索发现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为什么那么火?

       央视最新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首播以来获得了极高的关注,目前《国家宝藏》豆瓣评分9.4,并且B站的视屏已经被弹幕刷爆,其人气值与关注度遥遥领先其他国内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为什么这么火呢?

       我们能够发现央视在《国家宝藏》这一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之前像《鉴宝》《朗读者》虽然也好评无数,但是却没有非常高的关注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难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想要改变这一局面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邀请年轻人喜欢的大牌明星前来助阵。

       因此节目组邀请到了李晨、王凯、梁家辉以及段奕宏等一线大咖前来参加,此前更是有消息称易烊千玺也将会是“国宝守护人”,这无疑会吸引许多年轻人的目光。央视之前与之相似的节目大多都是一些学者、老戏骨参加,难免会有些枯燥乏味,而注入了年轻力量之后节目便显得更加充满活力。

       另外《国家宝藏》之所以这么火的原因是它没有单纯的用文字以及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国宝文物的来历以及故事,而是采取了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文物的生命。明星嘉宾亲自化身古代历史人物演绎时代的辉煌,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讲叫做“寓教于乐”,让观众在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之中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但是如何讲述故事却是节目组需要慎重考虑的地方。《国家宝藏》在这一问题上无疑做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示范,用生动形象的表演来代替枯燥乏味的文字记录,这是《国家宝藏》为什么这么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之前所说的明星嘉宾、故事讲述都是《国家宝藏》大火的辅助性因素,节目如此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所讲述的历史文物实在是太过传奇。中华第一古物——石鼓,中国知名古画——《千里江山图》以及只存在于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等等,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当你静下心来观看节目时会发现即使隔着屏幕,依然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这些文物给我们的一种亲切感,仿佛一种内心的交流,这是精神上的共鸣,这些国宝在千年之后依然能触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灵魂。

比较好看的探索发现类的**,最好是考古的!谢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应该思考下,鉴宝节目早已有之,因为其器物的价值和独特性,评价都不低,可是为什么却到了《国家宝藏》才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呢?

       首先,人气明星担任守护人。这一点让这个节目的受众更广泛,虽然这一点也引来一些诟病,说这节目是“演员的诞生”加鉴宝,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档节目无论做的多好,如果没有人关注也不过是曲高和寡束之高阁,更惨的是因为没人关注没有赞助而难以为继。所以加入明星在如今众多的明星真人秀大火的情况下也是势在必行的。

       其次,节目本身实力超群。如果说通过明星吸引更年轻的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是一个手段,那么最终节目能爆红还是要靠自己本身的实力了,众多网友都说我是为了某某来看的,但是来了就成了国家宝藏的粉!的确,央视这炫酷的舞美以及召集九大博物馆的号召力就问还有谁能做到?

       最后,节目相比以往的鉴宝节目更加接地气,形式更丰富。以往的鉴宝节目要么过于专业晦涩,要么就是做的太单一,除了介绍宝物评估价值之外就没了,这样的结果往往只能吸引行业中人,普通大众其实是很难有兴趣看的。而国家宝藏则形式多样,不仅让明星演绎前世故事,还请出相关人作为今生守护人,让观众的记忆点更深,也更有兴趣。

陈仓石鼓究竟是何宝物,为何有着“中华第一古物”之称?

       国家宝藏

       导演:斯蒂芬·比尔

       主演:马修·里兰德|布特·雷诺茨|赛恩·格林|雷切尔·布兰切特

       天脉传奇

       导演:鲍德熹,Peter Pau

       主演:杨紫琼|本·卓别林|李察·诺斯博|张卓楠

       夺宝奇兵 三部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哈里森·福特主演

       木乃伊 二部(强烈推荐),第三步拍摄中(在中国取景的)

       图书馆员 二部

怎么评价《国家宝藏》这档节目?

       2017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了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担任“国宝守护人”,为大家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第一期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第三件国宝,由梁家辉担任“国宝守护人”。它就是陈仓石鼓。

       在守护国宝时,梁家辉充满感情地说:“我觉得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它的文字,很多国家的文字都已经灭亡了,但是汉字的生命力,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我们每天都使用文字,不会觉得它有多伟大,可是中国方言那么多,如果没有文字,该怎么交流。人在他们面前真的很渺小,但是为了它,人又可以是非常的伟大。”

       陈仓石鼓上所记录的,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刻诗文。

       陈仓石鼓发现于627年。

       627年,正是唐朝贞观元年。当年,一名牧羊的老人,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的北坡发现了10面馒头状的花岗岩石体。花岗岩石体形状像鼓,上窄下大,圆而见方,高二尺,直径一尺多,被称为石鼓。由于发现地是在陈仓,又被称为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最让人感到惊异的是,上面刻着当时谁也看不懂的文字。后来,经过专家考证,证明上面的文字是一种由大篆向小篆过度的文字,后被人称为“籀文”,或“石鼓文”。所记录的内容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渔猎之事。

       人们根据陈仓石鼓上面的文字,将10个石鼓分别命名为乍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吾车、汧沔、田车、銮车、霝雨。

       陈仓石鼓有着一段颠沛流离的传奇故事。

       755年,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的长子李亨逃亡到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境内)时,听说了陈仓石鼓的事情,感到好奇,便让地方官员将陈仓石鼓全部运下山来,送到雍城。李亨获得了陈仓石鼓后,如获至宝,一有空就和文武官员一起来研究、把玩石鼓上的文字。

       可是,没过多久,叛军就追赶到雍城附近。李亨无法抵挡叛军的攻势,便打算撤退。他不愿意陈仓石鼓落到叛军的手里,在撤退前将它们全部埋到城外的荒野地里,对外则宣称陈仓石鼓全部损毁丢失了。

       陈仓石鼓的第二次露面,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

       806年,陕西的地方官员,通过以前留下的资料,请人将陈仓石鼓挖掘出来,重见天日。可是,地方官员并没有对陈仓石鼓进行妥善保护。

       韩愈听说这件事后,专门上书朝廷,请求将陈仓石鼓转移到都城的太学府内妥善保管,并派人对石鼓上的文字进行研究。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晚唐皇帝们,根本就没有心思来做这些文物保护工作。直到814年,曾经两次拜相的一代名臣郑余庆发现韩愈的上书后,再次进行呼吁,这才让陈仓石鼓送到了当地的孔庙里。可是,这时候10面陈仓石鼓只剩了9面,其中的乍原石鼓丢失了。

       可惜的是,唐朝末年,群雄并起,战火重燃。保存陈仓石鼓的孔庙被焚毁后,9面陈仓石鼓全部被人盗走,再次“人间蒸发”。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进入一个比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北宋初年,凤翔知府司马池经过一番艰难地寻找,居然找到了9面陈仓石鼓。然而,没有乍原石鼓,陈仓石鼓就是不完整的。司马池心急之下,派人仿造了1面乍原石鼓。宋仁宗喜出望外,对司马池进行了嘉奖。

       可是,当宋仁宗见到10面陈仓石鼓后,很容易就发现了仿造的乍原石鼓,对司马池进行了问罪。

       对了,司马池有一个儿子,叫司马光。

       幸运的是,1052年,北宋金石收藏家向传师在关中一家村民家里,发现了乍原石鼓。几百年间,乍原石鼓被用作舂米臼、磨刀石,上面的文字被磨去了大半,损毁严重。

       好在10面陈仓石鼓终于“团圆”了。

       北宋末年,宋徽宗下令将陈仓石鼓运到都城开封,命金匠在石鼓的刻文上浇涛黄金,收藏在皇宫里。然而,当“靖康之变”后,金军攻入开封,将陈仓石鼓掠走。金国人不懂陈仓石鼓的价值,将鼓上黄金刮下后,扔到了中都(北京)大兴县,不闻不问。

       此后,在元朝、明朝、清朝,陈仓石鼓一直留在北京。抗战期间,陈仓石鼓曾经被运送到重庆。抗战胜利后,陈仓石鼓被送回北京。如今,陈仓石鼓早已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经历,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馆。

       清末民初,康有为曾经将陈仓石鼓称为“中华第一古物”。《国家人文历史》杂志邀请9位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评选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陈仓石鼓赫然在列。

       谈及为何选择博物馆作为综艺节目切口,于蕾介绍,2015年电视荧屏还没有这么多文化类节目,最初她只是确定了传统文化内容选题的大范围。

       因为很喜欢去博物馆,于蕾发现在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西方国家的博物馆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里面学画画、上历史课,青年人在博物馆里约会,甚至父母带着孩子在博物馆里露营。“西方人与博物馆非常亲近,而我国大众的文化生活与博物馆是有距离的。

       于蕾认为,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语态问题,

       我国博物馆给受众讲解文物的表达不那么有趣,令大家感觉文物封在博物馆里,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博物馆里面的故事非常有意思。这一发现给于蕾带来了灵感。

       我们可以做一档节目,让它成为有趣的讲解器,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原来这么有意思,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这么多‘好东西’。这个‘好东西’,也许就是一块破石头,一根儿破竹简,但是,它代表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它带来的历史变化是叹为观止的,它会告诉你身为中国人的精神维度。”最终,于蕾确定将博物馆作为项目的窄切口。

       两年时间过去,和2015年申报的方案相较,现在的《国家宝藏》除了名字没变,其内容模式已完全不同。

       博物馆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用综艺手段去展现它是一件‘披荆斩棘’的事情,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去打地基、探索模式。两年间我们把节目模式推翻了好多版,结合不断开掘的新资源,一遍遍调整,这是一个涅的过程。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探索发现国家宝藏”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