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厂商供应商客户三者的关系_汽车供应商是指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汽车厂商供应商客户三者的关系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如何理解汽车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2.整车品牌大整合,供应商也没闲着!“抱团取暖”开始了
3.汽车行业的项目管理要注意什么?
4.与供应商“共存共荣”的关系正拖累日系车企的发展
如何理解汽车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汽车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及其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网络关系。
20世纪以来,世界汽车年产量先以几千辆、几万辆计,后以千万辆计,至1978年已达到4249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业。80年代,世界上20个最大的工业企业中有6个是汽车制造公司。1980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为3.35亿辆,其中轿车为2.65亿辆,货运汽车和客车为7000万辆。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涉及的面很广。70年代,世界上20多家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约有职工500万人,与汽车有关的职工,如驾驶员、修理技工、推销员和加油站职工等,约有2500万人。美国在60年代,如包括公路运输系统和石油、橡胶等企业的职工在内,则全国每7个职工中即有1人与汽车有关,1/6的企业与汽车的制造、销售、服务和使用有关。70年代生产的钢带的36%、冷轧钢板的44%、铅的43%、锌的61%和合成橡胶的62%,都用于汽车的生产和维修。日本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7与汽车有关。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和加拿大等7国,在1978年生产的汽车约为3500万辆。
中国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全柴控规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全柴是当前中国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在2017年其收益早已被超出2200亿人民币,在其中车辆一部分应收款总金额超出1000亿元,是实实在在的知名企业;
2、华域汽车系统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华域汽车是比亚迪集团集团旗下的零部件供应商,业务流程涉及到电子电气,作用件、热处理件、新能源技术驱动电机、金属材料成形与模_;
3、海纳川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海纳川是北京汽车集团公司旗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该企业十几年来为戴姆勒公司、宝马五系、奥迪车、大家、volvo等知名品牌,给予铝合金型材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制造服务项目;
4、国家航空汽车系统控投有限公司:这个企业在2011年4月全方位回收耐世特企业,中航工业根据回收耐世特后每一年营业收入持续增涨,变成现在中国第四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5、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戴卡主要经营的业务是铝车轱辘轮圈,与此同时还做铝底盘,武器装备,模_这些。中信戴卡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与此同时具备较强的供应工作能力;
6、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均胜电子在2004年才创立,2017年均胜电子完成总营业收入26六亿元。2016年均胜回收了英国KSS企业,在汽车安全性系统软件供应商行业,均胜安全性全世界范畴内仅次德国Autoliv企业;
7、广西玉柴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玉柴集团车辆关键工作为发动机生产制造,除开汽车发动机以外也有电力机车,船只,工程机械设备这些。在柴油机行业,玉柴发动机有很高的国产化;
8、福耀玻璃工业生产集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世界闻名,在全球夹层玻璃供应商中排行第二,在我国市场福耀玻璃市场占有率贴近60%,为肯定领头,具备非常明显的费用优点,而且在各种汽车厂家周边就近原则投资建厂,生产能力合理布局十分健全;
9、北方地区青云工业生产集团公司有限公司:凌云集团是一件有军用环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我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隶属军民结合子集团公司;
10、赣锋锂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赣锋锂业创立于2011年,是中国首先具有竞争力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商之一,致力于新能源电动车动力锂电池系统软件、储能系统的产品研发。是当前全球较为知名的充电电池生产商。
整车品牌大整合,供应商也没闲着!“抱团取暖”开始了
有人说,经销商与厂商的关系,是鱼与水,矛与盾。之所以说鱼与水,是因为经销商与厂商谁也离不开谁。厂商需要经销商将产品推向市场,经销商需要通过销售厂商的产品才能实现利润,双方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之所以说矛与盾,是因为双方在相互利用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斗争。一方面,厂商对经销商始终抱着一种矛盾的心理。经销商实力太弱,不利于厂商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厂商又担心经销商做强做大后反过来背叛自己,所以想出很多办法来“控制”经销商。但事实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销商或厂商任何一方要想凭借一己之力
敲开市场的大门独自赚大钱几乎是在做白日梦。那么,厂商和经销商就应本着诚信的态度,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并且在战略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经销商努力开拓市场为厂商打通渠道,厂商则借势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打造品牌,最终实现经销商和厂商的双赢。
供应商与经销商关系的几种形象比喻:
对于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在于市场无常,利益浮动快速导致两者导演分分合合的剧情,简单在于一种共赢的模式就能确保双方的和谐相处,就目前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总的可比喻以下五种关系: 购买关系: 有钱关系就好,没有钱就没有关系了。
婚姻关系: 捆绑签下长期合同,从一而终,具有排他性。
同居关系: 就是在一个产业链中,不一定有一个资本的纽带,但是整个产业链中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这种关系又不同于情人,它是一种同居的关系,
混合型: 混合型是与经销商合作不赚钱的话,生存是第一需要,买卖关系是追求利益,这是生存需要发展。厂商是需要互相的依赖和提携的关系。很多的厂商成就了很多的经销商。
[主打报道]宝洁经销商大换血
本报讯近日,有媒体频频爆出宝洁公司对其内地的经销商进行大换血,华东、华南地区相继有经销商被“踢出局”,甚至一些去年销售宝洁产品数额达6000多万元的经销商,也和宝洁谈判失败。有经销商表示,去年年底,宝洁曾提出“专营”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经销商必须独立经营宝洁的产品、独立设置账户、独立资金运作、业务员独立办公、宝洁产品拥有独立仓库等硬性规定。而大部分的日化行业经销商都采取多品牌运作,同时经营包括宝洁、联合利华、花王、高露洁等多个品牌。许多经销商表示不能满足宝洁提出的要求,因为他们觉得放弃其他品牌的销售只做宝洁并不能给经销商带来更多的利益。当然,也有不少经销商由于销售宝洁产品的比重大而接受了宝洁“专营”的要求。与此同时,宝洁也开始大规模地招募新的经销商队伍。有消息称,招募倾向于资金实力雄厚、有良好政府关系的企业。对于新的经销商,宝洁要求拥有不低于500万元的资产抵押及不低于400万元的流动资金。同时,宝洁还特意少招日化行业的经销商,接受的经销商各个行业均有,以汽车、房产居多。对此,有分析认为,选择“外行”的原因是宝洁希望能更大程度地掌控经销商。(王卉) [专家解读] 生产商如何与经销商和谐发展
经销商实力有限、惟利是图、网络不大、各自为政等特点,如同一盘散沙,如何有效管理经销商一直都是国内企业一个头疼的问题。但是如果厂家能够合理地利用一些措施,也是能够激发经销商的热情,在合理的利润分配、健全渠道和精神激励下,产家和经销商是可以携手共赢的。1.合理的区域划分及选择好的经销商。例如在老经销商推荐新经销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奖励制度,让老经销商尽量推荐好的经销商。2.返利系统的建立。执行返利政策时考虑以下因素:行业和竞争对手的返利水平、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返利的兑现方式及限制、返利项目时间。3.窜货管理。首先要制定窜货处罚程序、标准,与经销商签定市场管理公约。其次注意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容易的就快刀斩乱麻,一违规的就开除,对难的要锈刀割肉,慢慢来。4.经销商识别码。建议把反窜码打到产品的最小单位上,同时,考虑到成本问题,不用每次经销商要货就要打,如喜欢窜货的经销商就打。5.成立市场督察部。由销售总监直接主持管理,主要检查市场违规情况,包括经销商投诉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自己发现问题也要主动处理。6.建设经销商行会。行会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可执行的《违规处罚条例》,包括指定入会和退会申请程序,会员的责任、义务、应交的会费等,以维护行会成员的利益,严格市场流通秩序。7.产品配额制度。对经销商的产品数量要有所控制,如限制畅销产品,不限制非畅销产品;限制流通环节不限制终端销售;限制成熟产品不限制新产品;限制窜货产品不限制不窜货产品。8.经销商激励。例如对经销商的激励可以采用召开大会,对经销商颁奖,高层管理的赞赏等,还可以如果经销商做的好可以有机会跟总裁讨论企业发展的问题,办经销商快讯等。
点评提供: 梅明平美晨日化公司销售总监2004年主持了美晨日化公司“七日香”品牌的经销商管理政策,完全扭转了以前经销商积极性不高的局面。
真正能做大的经销商,一定是企业家型的经销商。企业家型经销商通常是这样做大的:第一,刚开始做经销商时,一定是自己亲自做———不亲自做就不可能真正熟悉市场。第二,在规模扩大时,一定要带出几个得力干将。通过自己言传身教,带出第一批队伍———只有队伍扩大了,自己才能壮大。第三,规模扩大到一定时候,通过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招聘专业人员,实行分工负责。因为如果一切都交给自己的得力干将,他们可能跳槽带走客户,这样损失太大。专业化分工的好处,一是每个人都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二是每个人都只管部分事。第四,设立管理人员和监督机构。规模太大,自己一定管不过来,因此,要实行分层管理。分层管理后,自己可能不放心,因此,要设立监督机构,检查管理人员和相应机构的工作情况。第五,制订相应的制度,按制度管理。规模较小时,一切都装在自己脑子里,半小时就把事情安排完了。此时,没有制度可能效率更高。规模扩大以后,就必须按制度进行管理,老板自己也要遵守制度。
点评提供: 广州优识资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咨询总监广州益策学习机构讲师孙雷 [同期声] 经销商:看准品牌很重要
选择好厂商才能赚到钱,因此经销商挑选生产厂商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在选择厂商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首先是品牌的发展潜力,产品质量,产品线,是否具备售后服务的条件和实力。当然,经销商应对对方的企业现状及产品的优劣点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对该行业市场了如指掌,那么即使他目前的发展现状还不理想,厂商也会乐意与之合作。在经销商和厂商谈判之前,首先对自己拥有的销售渠道和网络的情况必须心中有数,充分向供货厂商说明自身的真实实力,不夸大也不过分谦虚,避免日后双方的误解和不信任。其次,经销商作为厂商的战略伙伴,代表厂商的形象,要积极配合厂商的各项营销活动,及时掌握所在地市场动态,将信息反馈厂商,做好市场区域营销,同时努力维护,提升品牌的形象,取得双赢的目标。经销商:看准品牌很重要。上海安信地板广东省总经销 李卓文 厂商:实力是吸引经销商的首要条件
汽车行业的项目管理要注意什么?
这段时间,最新的整车厂整合大战略层出不穷。在国际上,最近的消息是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和标致雪铁龙“PCA”宣布建立合资公司,形成新的巨无霸,而历经波折大起大落的日产三菱雷诺联盟尽管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联盟的形态依然会持续发挥巨大能量和头号选手大众丰田形成争霸……
相对于国际上,国内更热闹了。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双方将组建全球合资公司,新公司主要生产smart车型,并且新车产品市场不仅局限于国内,而且将会在世界范围运营生产。几乎同时,宝马宣布与长城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本土运营MINI品牌。随后,2月10日晚,吉利又对外发布了则令人震惊的“内幕消息”,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集团正在筹划将双方业务进行合并和重组的深度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归于香港上市公司,并在未来寻求在斯德哥尔摩上市。而在这之前,奔驰早已经和比亚迪合资建立了合资公司运营腾势电动车项目,而大众则是寻求和老牌劲旅、商用之王江淮汽车建立合资公司打造电动车项目和西雅特项目。再然后,一汽、东风和长安等企业联合成立T3出行,后有上汽与广汽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不用多说,大家看的就是现实----昔日的对手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达成共识成为了朋友,放下枪口,形成合力一致对外!这既是市场的效应。
不光是整车厂商如此,而在汽车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供应商体系中,也同样在发生“悄然巨变”----他们也要抱团取暖!
相对整车企业,一般的消费者对于汽车供应商体系要陌生一些,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并不直接见面,但是供应商这个“隐形厂商”的身份却可以随时左右着汽车市场的走向-----甚至决定着汽车品牌的生死!尽管供应商和厂商品牌是上下游的关系。
诸多的汽车涨价或者降价事件、召回事件,甚至垮杆事件,本质上是和供应商幕后推动是相关的。当然,一辆汽车中上万个零部件,整车厂真正能独立完成的,恐怕不到10%。
这就是供应商的实力!
但是在当今的竞争大潮和汽车产业行进过程,全球级的顶尖供应商也面临了巨大困难,他们的生存一样艰难,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提升自身科技研发水平控制成本等方式外,最重要的就是----“抱团取暖”。
最新的消息是,日前有外媒报道称,美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决定斥资33亿美元(约228.9亿人民币)收购英国零部件企业德尔福科技,未来将在内燃机、混合动力以及汽车电动化系统等领域打造更全面的产品组合,将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届时,博格华纳将持有合并公司84%的股份,而德尔福则持有合并公司16%左右的股份。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这是两个供应商体系中的“山大王”。
在本世纪之初更是实力碾压博世、大陆等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但是在2004-2005年前后,德尔福开始走下坡路,并不断剥离资产和进行业务重组,业务范围则主要聚焦于内燃机、软件控制以及电气化。这些都是汽车车身上最关键的科技部分。
博格华纳之所以收购德尔福科技,原因在于博格华纳如今一直坚持走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电驱动同步走的策略。在这点上,两者一拍即合。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了关键性的蜕变期,未来如何走向,谁都说不清,但是有一条却是不会质疑的,那就是强强联手。在顶级的品牌进行整合之后,那么,下游的供应商的整合只是时间问题,而或许在未来的两三年间,供应商体系也将发生巨变,一些弱小的,缺乏竞争力的供应商也会面临淘汰。所以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供应商体系,都是在“瘦身”、练“精肉”的过程。
那么,由于供应商体系受到冲击带来的变化又将如何影响整车企业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与供应商“共存共荣”的关系正拖累日系车企的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的一天天向好,汽车代步需求逐渐的多了起来,汽车行业也高速成长着,但汽车是一个高端产品行业,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够做得更好。汽车行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的制造有很多繁杂的工艺技巧,一个轮胎的制造都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从生铁打磨到压缩锻造,最后模塑定型,因此汽车的造价非常的昂贵,售价也当然不菲。据调查人们在购买价格高的产品是通常会考虑的东西会更多,汽车行业的项目管理就是要考虑到消费者的顾虑,帮助他们消除,从而购买汽车产品。1、汽车行业要有一个自我定位管理。汽车的种类有很多,品牌也多种多样,一般的汽车公司都有自己主打的一个模块,这个模块就是核心,也是公司的主要盈利点。对公司产品进行合理定位,可以找到自我的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改变,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与公司技术毫无关系,但目前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2、汽车行业要能看得清楚竞争对手。同为代步工具的有摩托车、电动车、甚至是共享单车,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汽车同行,而是这几个代步工具企业,首先要取得社会对汽车的需求量,才能将这些需求送达到各个汽车公司手中,要是人们都不看好汽车,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少,同行之间再怎么竞争也只能吃吃臭鱼烂虾。
3、汽车行业需要顺应时代而做出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太合理,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因此汽车的均价适合在15-30万之间,这个区间的潜在消费者最多,也最能接受,且近几年世界都在提倡环保,新能源汽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传统的汽车行业需要去技术革新,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才不会被时代进步所淘汰。
近日,有日媒报道特斯拉在计算机方面领先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约6年,尽管这两大车企的年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是汽车行业的巨头,但是在这一领域远远不如年销量只有36万辆的特斯拉。这一结论是在拆解完特斯拉Model?3之后得出的,在Model?3这款车上,丰田汽车可以在动力表现、驾驶感受、制造工艺等多方面超越特斯拉,但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丰田汽车当前却难以赶超,尤其是在面对特斯拉“full?self-driving?computer”(以下称?FSD计算机)时。
某日本汽车制造商旗下的工程师在检测完特斯拉FSD计算机之后,显得极为震惊,并表示当前日本企业还无法做到。
据了解,FSD计算机采用14纳米FinFET?CMOS工艺制造,尺寸为260毫米,具有60亿个晶体管和2.5亿个逻辑门,能够处理高达每秒2.5千兆像素和36.8?TOPS。特斯拉整套全自动驾驶硬件被称为Hardware?3,每套Hardware?3包含两套FSD计算机。在整体性能方面,Hardware?3已经达到了144TOPS,秒杀英伟达Drive?Xavier的理论性能值21TOPS,是后者的7倍。
搭载Hardware?3的特斯拉Model?3已经能有效识别交通隔离墩。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在去年底表示:“这个(特斯拉车型识别交通隔离墩)EQ4和博世都做不到,算力不够,Autopilot?2.0最新的更新软件目前也没有识别。明年看小鹏P7上面的XAVIER了,如果还不行就只有XAVIER+NG出场了,算力可以达到160TOPS。”
目前,Hardware?3已经被应用在特斯拉2019年3月20号以后生产的所有Model?S以及Model?X以及2019年4月12号以后出厂的所有Model?3上。另外,FSD只运行特斯拉加密过的软件,非特斯拉软件概不支持;同时,还有专门独立的安全模块进行护航。
根据日媒报道,在未来更智能、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车辆中,拥有强大算力的硬件是处理大量数据的关键,预计该技术最早将在2025年左右普及。这意味着,特斯拉领先其竞争对手6年时间。
在计算机领域,Guide?2?Research这家权威学术网站曾列出全球1000名计算机领域顶级人才,其中美国拥有632人,排名第一,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能出现微软、高通、苹果等如此多的高科技公司。整个中国仅拥有29位,排名第六;而日本连前十名都没能进去,缺乏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人才也是日本企业在这领域落后的原因。
但是,真正让日本企业担心并不是这种技术领域的差距,而是当前业务模式可能会发生巨变。上述工程师表示,类似特斯拉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能会让车企在过去几十年中建立起的零部件供应链被淘汰。
特斯拉Model?3上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将将会大幅减少车辆中所使用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对于依赖这些部件的日系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员工来说,这可谓是一个关乎命运的事件。
在日本汽车产业中,一直存在“共存共荣”的思维,汽车制造商与其零部件供应商分担生产变动风险的情况,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累计产量低于计划产量时,汽车制造商存在着对零部件企业与产量不足部分相应的模具成本等损失进行补偿的规则,而并没有汽车制造商将零部件供应企业用作缓冲垫,用减少订货数量、提高资产率等的手段,以保证本企业的开工率和雇佣水平的这种情况出现。
因此,日系大型汽车制造商将陷入一种两难的困境,如果认为自己有义务继续使用由大量ECU所构成的复杂电子网络,带着大大小小的供应商继续前行,那么将在汽车产业下一个“拐点”上被诸多造车新势力超越;如果放弃这些供应商,转而采用新技术,不仅自身的业务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些供应商很大程度上也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曾经为日系汽车制造商立下汗马功劳的供应链厂商,如今却正在阻碍日系车企的创新能力。
没有供应商“包袱”的特斯拉反而在新技术领域如鱼得水。特斯拉董事长埃隆·马斯克表示,Hardware?3是世界上最先进专用计算机,这一硬件的能力比上一版本Hardware?2强10倍。这种技术进步速度极为可怕,通过Hardware?3这个硬件,特斯拉车辆可以通过OTA软件升级不断进化,继续领先竞争对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汽车厂商供应商客户三者的关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汽车厂商供应商客户三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