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_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论文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1.新能源汽车十大发展趋势

2.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3.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4.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_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论文

新能源汽车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10个重点趋势

       1.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

       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

       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

       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

       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美国、欧洲等的渗透

       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

       100%。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如中国以纯电为

       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

       2. 中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

       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为900万

       ~1000万辆。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

       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最。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保有量、

       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难以想象。以动力电池为例,

       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

       3 中小城市与农村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进入

       电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车。

       因此,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将成

       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点,并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作用。

       4 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

       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

       竞争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

       别是外资品牌车型。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

       入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与过去10多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未来市场竞争将

       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

       产能和品牌,在这个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一些产能会加速退出,

       一些品牌会销声匿迹。

       5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为一

       过去10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一阶段

       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

       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

       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竞争焦点。反过来看,

       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

       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平台。因此,在电动化基础

       上会加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将正式合体。

       6 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实现实质性协同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侧变革将让电动汽车

       用上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新能源

       汽车可通过接入电网实现车网互动。风电、光伏、储

       能、电动汽车加智能电网这一理想模型会提前实现。

       未来3~5年,技术和政策会进一步支撑电动汽车的绿

       色化,从小范围试点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轨道,能

       源革命和汽车革命将实现实质性协同。

       7.供应链成为汽车企业的发展瓶颈和重要竞争力

       低碳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全球碳中和愿

       景下,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都高度关注供应链的变革,供

       应链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或者净零排放是企业必须解决

       的问题。大型汽车企业碳中和的时间表大多定于2035年或

       2040年前,届时将实现产业全链条的净零排放。这意味着,

       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

       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车供应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特别是芯片。2021

       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供应短缺减产约1000万辆,中国平

       均减产20%。

       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

       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除了受自身战略影响,还会受到国际

       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

       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变化。

       8.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节奏会明显加快

       汽车产品全栈式电动化大幕拉开

       市场的爆发会激发新一轮汽车技术创新浪潮。过去,困

       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补贴退出后,

       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竞争的核心要素。如今,

       技术的进步使新能源汽车基本具备与同级燃油车竞争的

       经济优势,真正迎来行业期待的拐点。

       由于经济性优势,高端品牌电动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蔚来汽车已进入同价位宝马、奔驰的市场。在A0级市

       场,尤其是5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的性

       价比也超过了燃油车。得益于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的

       进步,“最便宜的车”和“最贵的车”这两端电动化优

       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几年,行业竞争的重点将集中在

       20万元左右的“中间”市场,并逐渐形成新的优势。

       9.电动化带动商业模式快速创新

       新能源汽车进入真正的市场化阶段后,将带动大量商

       业模式快速创新,例如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换电模式、

       电池银行模式等。

       10.基础设施配套逐步补齐并衍生三网融

       合新业态

       燃油车时代的基础设施只有加油站、加气站,汽车电

       动化的发展将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变化。充

       电、换电、快充、慢充、电池的移动补电、加氢等,

       将构成融合的基础设施。这将是未来电动化发展的重

       大亮点,也是行业投资的热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我国新能源汽车

       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2021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销售550万辆。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60多项扶持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实质性突破。 2020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将达到10.9%,并会持续增长。

       同时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爬坡爬坡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在技术、质量、消费者认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力分析:政策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政府补贴、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使用环节的减免、不限牌不限购、运营端收费优惠等,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初期,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出现断崖式下滑,且传统汽车同比降幅大于新能源汽车。随着防疫工作的稳步推进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汽车行业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传统汽车销量率先回暖。不过,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增速甚至超过了传统汽车。车。

       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突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6.4万辆和1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6.2%和100.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均为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6.4%和128.9%。

       2020-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结

       汽车行业整体面临滞胀瓶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进入调整期,预计将持续3-5年左右。调整期,国内车市降温,车企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来缓解产业瓶颈。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便利性不如燃油车,但又比纯电动车差,基本达到了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综合成本已经低于燃油车。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仍需进一步完善。 2019年我国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4万个,车桩比从2018年的3.3:1下降到3.1:1。消费者找桩的时间减少了,充电便利性也提高了。但行业短板仍不容忽视。从私人充电桩来看,由于停车位不足、电力负荷不足,安装率较低。目前约有31.2%的新能源汽车没有配备充电桩;汽车占用空间大,市场布局不合理,故障率高,影响用户充电体验。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是B端和限购限行的一线城市。但2020年B端市场需求下滑明显,限购限行城市需求也将遭遇瓶颈。新能源汽车亟待发展。新的更大的市场,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潜在市场。同时,在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开拓下沉市场将成为趋势。但需要看到的是,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全面铺开。同时,缺乏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汽车产品。今后,要继续在农村推广新能源汽车。

       作者:iiMedia.com? /read/cv10069993?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来源:bilibili

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目前,日本正全面发展三类电动汽车,其混合动力全球销量第一;在纯电驱动方面,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优于其他国家。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发布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

       二、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

       国研网: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晓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节能减排重大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这些国家,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制高点来考虑,国家投入力量加强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法较多的是“弯道超车”,我们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我国汽车工业以纯电驱动作为技术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有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到目前为止,共有160多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了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0多项。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首先,我国是仅次于日本、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来看,产品还多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另外,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第二,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量大、面广。我国又是工业电机的生产大国,在电机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包括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002594)、郑州日产、奇瑞、长安等都有混合动力性汽车生产上市。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潜在机会开始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势介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需标准先行私人消费大规模启动尚需时日

       国研网: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如何?私人消费开展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国家标准委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驱动方式、驱动结构、电源结构的变化,充电设施、充电站的变化,都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之后,产业的发展才有依据,否则,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导致接口不统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现在据我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接口标准已经有了,充电设施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标准。当然,标准的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新能源汽车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有一种说法,叫“标准先行”,用标准来引导企业,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有些存在的问题没有通过大规模的使用是反映不出来的,也就很难把这些问题吸收到标准的调整之中。国外也是如此,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都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是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现在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家庭,还存在几个方面瓶颈的制约。第一个瓶颈是,受动力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行驶的里程较短。比如轻型车目前大约是120-160公里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城市内短距离行驶尚可以接受,长距离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新能源汽车受电池成本过高的影响,整体的价格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行驶同样的距离,其使用电能的成本要比传统内燃机动力汽车使用油的成本要低,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比传统汽车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看起来有竞争力。这也是消费者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另外从充电的基础设施来说,家庭的慢充,要对车库和停车场进行改造,目前很多家用的车库和停车场还没有这样的设施,改造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另外公共场合的快充设施目前还没有到位,所以从充电的便利性来看,也是消费者的一个顾虑。最后一个制约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感觉和体验与传统汽车还存在差距。消费者买车,一定会首先从使用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全都考虑过之后,再从舒适性、驾驶体验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做一个比较,看是不是有优势。现阶段真正面世的高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消费者体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汽车的时候,心里会打个问号,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厂家对这些问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分成了几个阶段:近期看私家车、乘用车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逐渐从轻混向中混、高混,中间加电机驱动发展,最后再发展到纯电动汽车。具体到市场来看,还是放到城市公交等领域。例如比亚迪现在把重点就放到了大巴、公交等领域,因为这些车型行驶路线比较固定,充电问题比较好解决,另一方面,在公交领域政府的补贴力度也较大,这部分车型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方面,大规模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从国家的角度已经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发展的战略上已经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力度上也越来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外,以后地方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购置税优惠,停车收费优惠,还将会提供一些行驶上的便利,比如传统汽车的限行,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消费者来加深认识,主动购买。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研网: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效果怎样?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国研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以后,会不会对电网造成更大的压力?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社会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驱动方式的改变,同时对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它的需求。从能源,尤其是电网来说,现在发展智能电网也是一个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有充电的需求,但是可以利用峰谷的方式充电。比如家庭用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夜间采用慢充的方式,用7到8个小时完成充电,这个时间正好是电网负荷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方式本身可以起到调峰的作用,利用峰谷电来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新能源汽车可以加强对电网分布式的利用,比如在一个区域,一个局部的城市或者一个社区使用新能源汽车,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起到储能的作用,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储能单位,整个车辆汇总起来,就变成一个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和电网配合就能实现一些功能上的互补。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电网运行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五、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尚存在争议

       国研网: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很快,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晓明:在山东等一些地方,正在发展一些小型低速电动车,实际应该称之为小型低速低成本电动车,这些车型之所以发展的快,不是因为小型和低速,而是因为它的低成本,消费者的门槛比较低。低成本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使用一些传统上低成本的铅酸电池,另外整车的设计、制造方面牺牲了一些舒适性、安全性。从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上来说,行业内的争论比较多。有专家认为,小型低速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基于现有平台的这些电动汽车,价格都比较高,主要是电池的价格比较高,市场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由于大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来使用,很多购买者是第一次购买,没有传统汽车做一个参照和比较,另外由于电费较低造成使用成本较低,加上购置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接受度比较高,市场就形成了,以后可以通过电池的不断改进,车辆整体设计的不断改进提高整车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否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它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小型低速电动车,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一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判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是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向的技术创新,而小型低速电动车很难说是重大的技术创新。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分开来看,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要把小型低速电动车纳入到里面,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也不一定要出台政策去限制,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把这两种路线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儒余观点: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于绿色环保出行的需求,也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1、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纷纷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目标,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且在动力电池、电机等领域培育出了多个龙头企业,但在电控系统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结合近日我国在光刻机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国产化将会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整车企业,行业的飞速发展给车企带来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行业法规的不断完善也让车企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以威马为代表的部分车企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结合对市场主流车企的经营模式分析,我们发现在消费者愈趋理性的情况下,纯粹的组装厂模式在市场中已不具备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需要在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等方面发力,逐步提升自研及生产能力,从而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谋求市场中的一席之地。

       儒余股份在经济发展、区域策划、产业研究、城市更新、项目开发等方面有着多年经验。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会,欢迎联系儒余股份,进一步沟通探讨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未来,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推进动力电池、充电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未来将着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也将不断进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和便利性。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多元化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步扩大,包括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城市出租车等。

       3. 智能化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智能化,包括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联网等功能。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亮点,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人机交互技术将改变人们与车辆的交互方式,车联网技术将为车辆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

       4. 能源互联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形成能源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能源互联网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能源系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的智能化协同,推进能源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创新、多元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和能源互联网。这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也必将为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课题研究”,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