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汽荣威属于什么品牌车

2.上汽奇瑞是什么意思?

3.奇瑞是上汽集团的吗?

4.中国企业在国外合资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和问题?

5.奇瑞是上汽集团的?我看到一部车奇瑞车上写着上汽奇瑞

6.荣威怎么来的

_上汽集团 胡茂元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2011年,通过向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及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独立零部件、服务贸易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相关股权和资产,上汽集团实现资产重组整体上市,总股本达到110亿股。

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汽车服务贸易业务(包括汽车金融)。

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2011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超过400万辆,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上一年度542.57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七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51位,比2010年上升了72位。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胡茂元透露,上汽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在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分别拥有20%的市场占有率,即中国市场若在2015年实现3000万辆销量,上汽将至少销售600万辆汽车。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上汽将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产能翻番,由300万辆提升到600万辆。

在自主品牌建设上,上汽主要乘用车自主品牌是荣威和名爵。这两个品牌诞生于“十一五”的第二年,问世来,荣威和名爵在品牌形象塑造、新产品投放、网络布局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十二五”期间,上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目标与传统汽车的目标相同。2012年,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也将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国际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上汽除了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出口外,还将与通用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名爵在英国的工厂已经投产,上汽英国经销商正在对MG6进行前期推广工作。上汽商用车板块中的跃进品牌,贴牌依维柯在全球重点市场销售。据悉,“十二五”期间,上汽与通用携手进入包括印度在内的更多国际市场。

点评:2010年,上汽旗下主要整车合资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上汽通用五菱均达到产销百万辆规模。换句话说,上汽“十一五”的销量主体仍由合资企业贡献。因此,上汽在“十二五”总体规划中提出将更加注重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年产销自主品牌和本土研发汽车要突破总量的40%。从规划中不难看出,上汽不仅将继续发扬传统汽车的优势,还着眼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汽新能源汽车要形成系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独立产品开发能力的国内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上汽在“十一五”期间已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国际业务,同时也收获了教训。因此“十二五”期间,上汽也许会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有新突破。

上汽荣威属于什么品牌车

在城市生活久了,对汽车都不陌生。那么,汽车的利弊又有多少人关心过呢?汽车为人类带来了快捷、方便,而我认为汽车的弊却是大大大于利的。汽车废气大量的排除不但污染环境,更是会让我们呼吸不畅。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谁都愿意闻到清新的空气的。请大家保护环境,提倡少开私家车,多坐公共汽车。也许地球真的会灭亡。

似乎少了点的说......

上汽奇瑞是什么意思?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荣威350的长宽高为4521x1788x1492毫米,轴距为2650毫米,这款车搭载了1.5LVTi高性能发动机。

荣威概述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品位、科技、实现”,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以民用车科技为核心,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上汽集团、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认为,上汽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大型汽车集团。打造自主的国际品牌,是上汽朝着实现这一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并将使上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示:上汽始终遵循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的发展策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我们的使命。以高起点的产品为基础,“荣威(Roewe)”是一个具有全新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的中高端品牌,它的发布是上汽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奇瑞是上汽集团的吗?

年姻缘宣告终结,上汽奇瑞正式更名奇瑞汽车

国家发改委23日发布公告称,同意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列入《公告》的所有产品,企业名称由“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更改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由“LSJ”更改为“LVV”。奇瑞汽车继承上汽奇瑞的轿车生产目录后正式获得轿车生产资格,而上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延续4年的姻缘随之正式宣告终结。昨天,上汽集团宣传部门未就此作任何解释。

畸形婚姻终结

1999年,奇瑞汽车在芜湖下线后却因没有轿车生产目录,只能在安徽省内小批量投放。2000年底,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奇瑞与上汽集团签署协议,通过国有资产的划拨,奇瑞分给上汽集团20%的股权,才顺利取得了准生证。双方约定上汽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债务和不分红。

早在奇瑞第一款产品风云上市时,大众就曾对风云涉嫌抄袭大众西亚特品牌一款产品的问题和上汽进行过交涉。2003年中,奇瑞推出的QQ与东方之子两款产品又发生了与通用汽车(上汽两大合作伙伴之一)的知识产权纠纷,上汽集团终于萌生去意。

2003年6月,业内传出上汽已将所持20%奇瑞股份转出的消息,其后又有消息称一汽集团正在筹划兼并奇瑞,虽然上述消息最终被当事各方否定,但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针对上汽撤出奇瑞一事“我们还要再扶奇瑞走一段”的解释也暗示着上汽与奇瑞的携手旅途已不再漫长。

随着国家发改委以公告的形式确认奇瑞易名并获得轿车生产目录,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承认上汽所持有的20%奇瑞汽车股份已被双方“妥善处理”,他强调奇瑞是于近期才向发改委提交更名申请并获批,但对于股份的具体流向,金弋波表示不便透露。

截至记者截稿时,上汽集团宣传部未对上汽撤资奇瑞一事进行证实。

奇瑞羽翼丰满

从2000年借道上汽成功登上生产目录,短短4年时间内奇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汽车民族资助品牌的领航者。奇瑞目前已拥有三大平台四大量产车型,年产能力35万辆,发动机产量将达到43万台,新近建成的汽车工程研究院更使奇瑞拥有了完备的自主研发能力。

奇瑞发展神速,上汽功不可没。风云上市初期正是凭借上汽的冠名迅速打开市场,而奇瑞风云的零部件配套厂中相当部分也是与上海大众共享。有消息称,2002年奇瑞涉嫌抄袭德国大众产品时,上海大众曾要求部分零部件厂家停止给奇瑞供货,但这些厂家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易,最终这些厂家已经全部被取消给上海大众供货的资格并转投奇瑞旗下。

金弋波对风云投产初期与大众共享配件的问题不置可否,但他强调,奇瑞从建厂之日起就开始自筹零部件供应体系,目前奇瑞的配套体系已完全实现独立,

中国企业在国外合资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和问题?

奇瑞不是上汽集团的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年1月8日,注册资本41亿元。公司以打造"国际品牌"为战略目标,经过十七年的创新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90万台套发动机及8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建立了A00、A0、A、B、SUV五大乘用车产品平台,上市产品覆盖十一大系列共二十一款车型。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发展目标,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13年,奇瑞累计销量突破400万辆,产品远销8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已超过80万辆,并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奇瑞是上汽集团的?我看到一部车奇瑞车上写着上汽奇瑞

中国企业在国外合资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中国的合资企业都面临着制度冲突、文化冲突。制度冲突实际上就是两种机制,来自国外的市场机制和国有企业原有的经济机制。另外一个就是文化冲突,国内有一种民族化的情绪,认为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是占领市场,是把我们的钱赚走,而且企图控制这个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双方也有不同的看法,中方总是认为外方不肯拿技术过来,外方认为我的技术、知识产权现在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好像认为这么合资下去,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没有自己的了,外方也认为,再进一步的发展也非常困难,于是提出能不能独资、能不能控股这样的要求。

在中国方面也有一些误解,比如说和外方商谈一件事情,外方不同意,它认为外方想控制这个企业,自己没有话语权了,有人打一个比方,两口子商量买一种东西,女方不同意,男方也就不买了。但是我说这个比方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呢?在中国的家庭里,女方说得算的,是绝对控股的,在合资企业里面,双方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你的意见别人不同意,并不等于谁要绝对控制这个企业,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上应该沟通,从文化上交流。我觉得有些企业做得比较好,我知道有的合资企业他们差不多要吵架,最后吵到现在,可能都快过不下去了,已经有过过不下去的了。应该说有的企业之间合作得很好,有一个企业中方的高层和外方的高层每个月至少约着打一次高尔夫,外方的高层教会中方的高层,这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另外有的合资企业提出来,外方母体和中方母体之外创造合资企业的文化,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外方企业到中国来,中国有一句话叫:入乡随乡、入俗随俗,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你总要和当地的人合作,总要了解和适应情况,文化上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1,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特点

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中,特定的经济发展时期所发展和产生的一批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定义,中外合资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业,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者经济组织,依照中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经中国批准,在中国境内的,由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

从企业性质来讲,中外合资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除了具备所有法人制企业的特点之外,中外合资企业由于其投资合作双方的特殊性,合资公司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外双方投资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第二,_般来说,外方合资经营者出资比例不应低于25%,否则不能享受中国关于合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待遇;第三,董事会是合资企业最高权利机构。

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42万个,合同外商投资总额8280.60亿美元,实际投人外资4479.66亿美元,成为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类主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体化的趋势,外资的国民化待遇、合资企业的股权结构分散,此类企业最终将成为普通法人主体的公司。但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中,此类企业还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力量。

2,我国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明确规定了中外合资企业的董事会职权,经营管理层的职权,但是“公司治理是对公司中各种活动的总体控制,它涉及到公司长期目标和的确定,实现目标和所需的正确管理结构(组织、体制、人员)。同时要确保各种结构功能,包括保持公司名誉、声望以及对各种相关团体负起应有的责任。”

一方面,由于中外合资企业是特定时期内的经济主体,决定着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公司治理遇到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双方母体投资公司文化差异,导致了管理方法和目标的差异,使得部分合资企业在合资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中国目前的合资企业公司治理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双方发展战略差异使得合资企业发展目标缺乏延续稳定

中外合资企业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诞生,因此投资者双方存在着不同的战略目标。从外方投资者看,在中国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是进人中国市场的第一步,是跨国企业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外方母公司来说,市场战略、经济价值以及企业文化的输人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非纯粹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从中方投资者看,引进外资的同时,发展本国经济,壮大企业经济发展的总量,同时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经营引人中国,“引进一学习一消化一发展”在80年代后期直至90年代成为中国合资企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自我提高方式。

所以说,双方投资者的战略目标的共同之处成为双方携手合作的基础,但是战略目标的差异性也成为合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在某一时期内,从外方投资者的战略要求看,为了符合全球战略布局,以市场利益为重;但是中方投资者认为,解决经济发展是解决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所以成立初期制定的战略目标到了一定时期,战略方向的不一致就形成了。此类战略目标的差异,使得合资企业纷纷提早结束合资经营期,在电子消费品行业案例较多。

2.2双方经营文化差异使得合资企业管理文化冲突时有发生

根据国内合资企业的经营情况,从最高机构董事会到经理层,再从经理层到员工队伍,由于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管理文化冲突比较多。外方投资方由于受本国企业长期的影响,在工作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态度上往往比较直接、明了、高效;而中方投资方因为长期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含蓄、婉转,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公司治理方面表现为:董事会和经理执行层不同人员受母体文化影响较大,使得管控关注要点和工作方法的要点不一,从而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这种差异,在公司治理上也表现为:从董事会到经理执行层,从执行层到公司员工不同层面的沟通方式差异,使得企业治理信息不对称。

2.3双方管控重点差异使得合资企业本身利益得不到保证

中外合资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特别在实际操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个困惑是:双方管控的重点差异,这种差异既有管控的重叠,又有管控的盲区。外方投资者在实际运作中强调对财务的管控、技术的管控,认为这些都是企业的经济命脉,也是跨国境管理的重点。特别是财务管控,要求财务系统的集成,并且往往还要派驻“财务总监”的人员,这种财务管控的作用已经超过了以往财务监督的职能,更加表现为“企业的管理,经济价值的管理,战略和业务参与”等多项功能。

而中方投资者被要求在本地市场、本地人力等方面进行管理,这些分工使得一些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条线过分明确,而且受到沟通机制、沟通条件的影响,使得企业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部分管理职能由于双重领导而产生的重叠,而部分管理职能却因主管领导不力而产生管理盲区。

此外,在实际运作中,外方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研究能力予以特别保护,在有偿输出的情况下,也不会完全彻底地传授给合资企业。这不利于合资企业的成长以及中方投资者对整个公平、公正、互助合作的认同。

3SAIC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成功模式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轿车、客车、载重车、拖拉机、摩托车等整车及配套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贸易、金融和服务,是我国第一家进人世界500强的地方性企业。80年代以后,紧紧抓住中国改革开发的政策,加速引进外资,至2004年底已经先后成立了60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同大众、通用、博世、福特等众多世界500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95%以上的合资企业在运作上取得了成功。

从1985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始,上汽集团对合资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重点发展了两种公司治理的模式:董事会领导下执行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这两种模式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1)明确董事会在企业中最高权利机构的作用。董事会职能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公司章程、合资合同中体现;明确董事会议事制度,建立定期的董事会议沟通机制;明确董事会沟通方式,建立董事会秘书制度,形成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机制;明确董事会管控重点,达成一致认识,便于执行经理层的日常操作。

(2)董事会运作中,双方董事要克服文化差异、战略差异,注重沟通,以合资企业战略利益为重,而不偏袒任何合资一方的利益。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同志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筹建过程中提出“4S合作理念”,即STUDY(学习)、SGMFIRST(合资公司利益第一)、STANDARDIZATION(标准管理)、SPRING(柔性工作)。

(3)探索执行管理委员会和总经理负责制两种治理结构。执行管理委员会是由4~6个中外双方投资者委派,董事会任命的公司高管人员,担任执行经理,对经营过程中重大问题需要共同商议决定,共同决策,共担风险,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执行管理方式;总经理负责制是中外双方投资者共同商议,董事会任命,中外双方定期轮换的总经理全面负责制度,根据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所经营的业务,决定不同的执行层管理机构,在董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4未来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治理的特点

奥利弗在《治理机制》一书中指出“每种一般的治理模式(市场、混合经济、等级制等等)都是某种独特形式的契约法所支持,并在许多重要方面由这种形式的契约法所界定。”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是在中国特定的法律环境中,所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会因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其整个运作方式和管理方式都不断与之接轨,使得整个制度不断完善。所以,中国目前的中外合资企业必定存在着股权多元化、信息披露规范、职业经理人本地化等多种趋势。因此,中外合资企业的企业治理的特点也将呈现以下趋势:第一,多元化股权结构以后,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从公司治理理论看,“内部人控制”体制在一定的时候,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资本市场的成熟,引进外部独立董事,规范决策程序,是中外合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公司治理方式。第二,信息披露规范及时。企业规模和所有权发展后,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信息互通的难度也增加,同时必要性和及时性也增强,组织之间信息交换的交易成本也急剧增加。但是规范、透明、及时的信息披露,是公司股东对于公司经营层所必须的要求。

荣威怎么来的

不是,上汽奇瑞是两家公司的合资公司,并不是说奇瑞是上汽集团的

奇瑞的诞生要追溯至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安徽省的一小部分官员决定将汽车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安徽农村地区年人均收入尚不足400美元,在官员们看来,发展地方汽车产业有助于增加老百姓收入,推动经济增长。

当时任芜湖市助理的詹夏来担任了奇瑞的首任董事长,正是他将时任某家市属建筑企业经理的周必仁招至麾下。一开始他们在内部遇到很大的阻力,官僚们都认为当地普通家庭根本挣不到足够的钱来买汽车。

现任奇瑞副总经理,且在“八大金刚”中占据一席的周必仁回忆道:“当时别人都以为我们疯了。那时候老百姓并不富裕,建汽车厂被认为是在浪费国家资金。”

但詹夏来和周必仁坚持己见,以安徽为根搭起了领导班子,并将当时供职于大众汽车在华合资公司的安徽人尹同耀也拉进了队伍。(詹夏来后来担任芜湖市委书记,于是辞去了在奇瑞的工作)。

在奇瑞成立的头两年,詹夏来、周必仁,还有其他“八大金刚”们只能在一栋建于空地上的破旧建筑物里办公。那里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后来一次热浪袭来导致电脑死机,公司这时才不得不买了一台空调,但这台空调安在了放置服务器的房间里,工作人员们都享受不到。

奇瑞的创建班子最开始是想邀请外国汽车厂商合资,周必仁称,他与其同事曾和几家跨国公司接触过,但没有人愿意找一个缺乏经验的合伙人来赌运气。

奇瑞只好白手起家,第一单买卖就是要为仍处于理论阶段的奇瑞首款汽车寻找发动机。于是周必仁1996年飞赴英格兰购买已经被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生产厂弃用的发动机组装设备。

奇瑞的第一座工厂于次年3月动工,并委托一家台湾公司协助设计首款汽车,也就是第一代“风云”汽车。首辆汽车于1999年12月下线,基本上是用为大众和通用汽车中国业务提供零配件的供应商所生产的产品拼装而成的。

但由于奇瑞当时没有经营汽车业务的许可证,汽车造出来了也卖不出去。不过在奇瑞暂时委身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后,奇瑞轿车最终获准上市。上汽集团是与通用汽车和大众有合作关系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风云一代汽车于2001年投放市场,并售出2.8万辆。

与此同时,奇瑞开始着手设计一款四门直背微型轿车,不过后来它被指控剽窃了其竞争对手的设计。这款名为QQ的汽车于2003年面市,其外形与通用汽车的雪佛兰乐驰(Chevrolet Spark)相似,后者由通用汽车与华南一家公司合作生产。

通用汽车2004年起诉奇瑞剽窃乐驰设计。此案以2005年的庭外和解告终,双方一直未透露详情。奇瑞发言人金弋波称,双方达成的协议“非常友好”,而奇瑞在公开场合下一直否认有不当行为。

QQ直到现在仍然是奇瑞的王牌车型,在中国的销量要远远超过价格更贵的乐驰。周必仁表示,奇瑞尊重其他厂家的知识产权。

在围绕着QQ的争议沸沸扬扬之际,奇瑞正在幕后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2003年,奇瑞管理层和领导决定要改变奇瑞针对本地市场的定位、改变回收过时技术的做法,公司的目标是要将奇瑞推向国际舞台。

公司头两年取得了理想的销售业绩,这也表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得蒸蒸日上,受此鼓舞,奇瑞管理层和国有出资人决定大规模追加投资。此外,奇瑞还从各家外国企业中招募华人员工,并聘请外国专家来到芜湖工作。

曾担任奇瑞工程师的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汽车工程研究院(Institut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院长许敏称,行动迟缓是不可能赶上对手的;中国人只有更少的时间去完成日本人用20或30年办到的事情。

奇瑞的核心目标是购买或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技术,这样甚至可以在监管严格、消费者挑剔的欧美市场展开竞争。该公司当务之急是要淘汰九十年代购买自福特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拿出几种更完善的发动机系列型号。

许敏于2003年加盟奇瑞,现在这位工程专家已经转向学术研究。在此加盟奇瑞之前,他是德尔福公司(Delphi Corp.)在美国的发动机燃烧与燃油喷注方面的专家。许敏回忆道,奇瑞管理层当时极力邀请他回自己的故乡——安徽工作。

许敏称:“奇瑞方面对我说,你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应该回来出一把力。于是我被打动了。”

许敏表示,当时许多朋友都对他放弃底特律安稳的工作,到一家籍籍无名的中国公司效力的做法感到不解。然而他表示,当时他觉得自己在底特律遇到了迈不过去的门槛。底特律的节奏太缓慢,可能永远看不到自己多年的研究实现商业化的那一天。

相比之下,奇瑞邀请许敏负责实施的项目是要在短短几年内开发三种新的发动机系列。

2003年,许敏和奇瑞求助于AVL公司,这是奥地利一家专业的内燃发动机技术咨询公司。最终双方达成协议,AVL答应培训奇瑞的工程技术团队来制造更完善的发动机。此后,奇瑞与AVL在奥地利和中国开展了紧密合作。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汽之前收购的罗孚,但由于品牌“罗孚”的使用权被福特汽车公司从宝马手中买走,因此上汽不得不自推品牌。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股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据了解,上汽与其海外(欧洲)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的该款产品,在品质、技术含量、环保标准等各方面对原产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传承与重塑。至此,上汽打造的中国第一个中高级国际汽车品牌已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

上汽集团、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认为,上汽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大型汽车集团。打造自主的国际品牌,是上汽朝着实现这一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并将使上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示:上汽始终遵循高起点、国际化、跨越式的发展策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我们的使命。以高起点的产品为基础,“荣威(Roewe)”是一个具有全新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的中高端品牌,它的发布是上汽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

据悉,“荣威(Roewe)”品牌将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其目标客户是有知识、有修养,事业发展成功,勇于创新突破,积极向上,追求品味的消费者。 “荣威(Roewe)”品牌将为消费者创造出优雅尊贵、自信进取且富有内涵的品牌体验,同时,上汽也力求以基于Rover(罗孚)75平台核心技术开发而成的“荣威(Roewe)”的首款产品为消费者传递“经典、创新、自主掌控”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以“成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的汽车企业(集团)”为自身发展目标的上汽股份,其自主品牌命名充分体现了上汽“高起点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差异化战略思路。中高端轿车市场是集中考验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且含金量最大的市场领域,自主品牌在此领域的突破,是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所必须跨越的一步。上汽直接选择中高端的品牌定位,直面全球汽车巨头强势品牌的激烈竞争,令人期待,同时也充满了挑战。 [编辑本段]品牌缘起  传承经典,重塑经典 在世界汽车12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英国汽车始终坚守自己的传统风格,追求高贵、典雅的造型,讲究乘坐的舒适,对出色的动力性能与操控感有执着的偏好,曾贡献给世界一大批优秀的车型和品牌,如劳斯莱斯、宾利、阿斯顿-马丁、捷豹以及荣威的由来——罗孚(Rover)。

有百年历史的罗孚品牌一度是英国汽车工业的旗帜,这颗世界汽车品牌阵营中“上的珠宝”,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典迭出、载誉无数,成为当之无愧的“英国汽车工业的教父”。

最早的“Rover”字样约于1884年首次出现在自行车上,意思为流浪者或领航员。1877年,约翰-坎普-斯达雷和威廉姆-苏顿共同出资成立了罗孚公司,并开始研究自动交通工具。1904年,罗孚汽车正式诞生,这辆8马力汽车是在英国设计制造的最早汽车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辆具备中央底盘的汽车,其划时代意义不言而喻。

ROVER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罗孚一路辉煌,由Owen Clegg设计的2.3升12马力车型,成为1912年到1924年的市场主力车型,并率先突破两万销量。1948年,世界闻名的越野车品牌——路虎(Land Rover)的诞生。1949年被称作独眼巨人的罗孚P4型轿车经典问世。1958年P5型车上市,迅速成为英国皇室、首相及罗马教廷的宠儿,无时无刻不彰显着尊贵而独特的身世。

上世纪90年代罗孚75、罗孚25相继问世,获奖无数,使经典再现耀世之光。进入21世纪,罗孚经典开始结缘中国,以诞生中国第一辆小轿车而闻名于世的上海汽车果敢先行,凭着多年与世界名牌良好的合作经验,大手笔收购罗孚75全部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书写了辉煌一页!

2006年,上海汽车以“世界为我所用”的旷世气魄,和“创新传塑经典”的百年宏愿,基于Rover(罗孚)75技术核心,全新演绎英伦品质基因,全面汇融欧洲豪华车技术,并进行重新命名的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国际化品牌——荣威ROEWE,最终辉煌诞生,尊崇耀世!

可以说,荣威ROEWE品牌的诞生,既是对百年经典的传承,更是对经典于现在和未来的重塑。

ROEWE [编辑本段]荣威(Roewe)品牌命名诠释  荣威(ROEWE)的命名取意于“创新殊荣,威仪四海”,品牌命名中西融汇,开放而不失于内敛,雍容而不失于自信,标识图案充分体现经典、尊贵的气质,整体形象中西合璧,包蕴自信内涵,充分阐释了上海汽车以自主掌控、自主创新的信念,传承世界先进技术,全新塑造中国的国际品牌的决心和信心。

荣威(Roewe)中文命名诠释

“荣威”的中文命名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经典、尊贵的气度。其中,“荣”,有荣誉、殊荣之意,“威”,含威望、威仪及尊贵地位之意。荣威合一,体现了创新殊荣、威仪四海的价值观。

荣威(Roewe)外文命名诠释

外文命名“Roewe”源自西班牙语Loewe,蕴含“雄狮”之寓意,以“R”为首意在传达创新与尊贵之意。Roewe按照英语习惯发音[’ru:ivi],同“荣威”的中文发音相似;如按照西班牙语习惯发音[’reui],则带有中国“如意”的韵味。最后,“WE”暗含“我们”之意,体现众志成城的精神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