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度华为小米纷纷抢占风口!互联网大厂造车究竟图个啥

2.小米出货量世界第二背后的荣耀与隐忧

3.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4.五菱宏光mini2021新款报价

5.如何看待小鹏汽车将大量车卖给二手车商及租车公司这件事?

小米汽车落地价多少钱?_小米汽车落地价要多少

首先确认一点是OPPO手机或者是小米手机,在目前国内手机发展以及在国际手机销量中表现都非常的突出。

用户认为OPPO手机或者是小米手机始终达不到华为的高度,主要是因为很多用户对于华为的技术的进步以及发展确实会比较认同。

我们知道华为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它的处理器以及它的鸿蒙系统方面。但实际上华为每年在技术方面的研发所具备的投入资金,都是在国内 科技 类公司中属于数1数2的。

而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华为成为了很多用户愿意去认同的手机品牌,当然也包括它是通讯类企业在武器方面的特点也非常的明确。

OPPO手机或者是小米手机,消费者对于他们的认同主要还是在于手机。虽然说他们也在技术上不断的投入,特别像小米手机这些年的技术投入,研发资金也相对较多,但是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华为的技术研发资金还是要高于这两个企业。

就是在技术投入上,我们对于这些企业的看法。同样华为它主要的特点或者是消费者对于它的认同,是在于它开拓了国际市场,同样在美国的受冷,反而促进了我们对于他的认同。所以我们叫华为为民族品牌,也确实是因为它的不容易。

当然,我认为目前的情况是OPPO手机或者是小米手机,他们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中表现非常的凸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和华为相比,他们还是有着突出的优势的。

但是,华为已经打造出了高端旗舰品类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的认可度可能还是相对比较高。即使它的销量受到了影响,但是并不影响我们消费者对于它高端品牌的认同!

国内手机品牌,不管是OPPO手机还是小米手机,我们会认为它们会有自己的发展之路,而且这条路可能会越来越好,我们也期待他们的表现。

OPPO,小米始终达不到华为的高度,原因何在?

实际我比较理解这样的看法,华为作为国内手机厂商中自研占比较高的企业,确实是其他厂商无法达到的,其中包括OPPO和小米,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百花齐放才能真正的让消费者受益,或者是给我们更多的选择权。为什么OPPO和小米始终达不到华为的高度呢?

首先从客观角度来说,把小米带上去有些不应该。因为小米成立的时间要晚很多,而且本身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实际就是为了盈利而生的。所以我们也能明白小米的想法,而且本身小米当初就是朝着性价比的路线来走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供应链方面下手,而不是自研发。

而且当时的形势确实很明显,智能手机初期市场需求量很大,加上互联网的极速发展,再去自研发确实没有意义,因为本身小米也不是科研企业,而且本身国内手机厂商中自研发的企业,至少在当时是没有特别出色的,所以你如果当时站在雷军的角度也不会进行自研发。

当然说起来小米的到来确实也改变了市场的一些格局,比如其他手机厂商的价格不会那么高,而且很多人学习小米的模式。另外小米在成立5年的时候就研发了处理器,澎湃松果S1处理器,可能是见证了自研发的难度,所以后续基本上也没有第二款处理器的消息了。

不过现在他的实力,确实已经不容小觑了,性价比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小米每进入一个行业,传统的厂商确实都会暴露一些缺点。

而OPPO和vivo我们知道,当初确实都是隶属于步步高旗下的,总裁是段永平。而之后分为了三大板块,分别为教育电子黄一禾,通信以及视听业务陈明永负责,包括通信业务,由沈炜负责,但是同属于步步高旗下。而到了2001年的时间,段永平则是注册了OPPO这个公司,同时有陈永明负责,因为当时的黄一禾和沈炜不想参与。而在2003年,陈明永为了向移动通信领域发展因此成立了OPPO手机。而当时负责通信业务的沈炜的,也就是步步高通信 科技 ,2011年则是直接成立vivo,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

虽然说OPPO主营是移动通信,但是实际在当时大家都是盈利为主,国外的 科技 很强,而且很多进入到国内,包括当时的魅族金立等等企业,都是想通过这个时间赚钱的,谁会想着去自研发呢?所以OPPO到现在并不算是很强,只是说相比之下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之前着重于线下市场,确实也算是派上了用场。

而华为则是不同。华为成立的时间更早,当时的华为主营是通信,也就是交换机,而且还有进行了自研发,结果是销量暴增,所以之后在2002年的时间开始分离出来手机业务,同时还有进行了自研发。这就是看法不同,一直到2009年第一款海思芯片才有发布,而且华为真正火起来是麒麟0的性能终于可以和高通媲美了,包括拍照的能力确实很强悍。

说白了华为的自研发从2002年到真正被人们所熟知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小米成立仅仅十年的时间,而OPPO虽然成立时间久,但是自研发芯片说白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会愿意放弃现在的市场,甘愿去慢慢自研发吗?所以并不是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而是时代不同,而且机遇也不同。

当然小米和OPPO,我觉得现在已经非常不错了。OPPO在今年12月份发布了自研发的影像专用NPU芯片“马里亚纳X系列,而且还是6nm的工艺,确实实力很强,虽然比不上处理器的难度,但是对于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而小米虽然成立的时间短,不过澎湃芯片,包括自研发的单电芯P1系列这些都是小米实力的展示,按照到来来说,相比现在的手机品牌,小米的自研发意识要更早一些,比其他品牌相比。

写在最后

华为抓住了几乎,自研发的时候,国内手机市场并不稳定,而且发展没有那么快,因为没有依托于互联网,而到了智能手机以及互联网时代,他们的芯片基本上成形,虽然说有差距,但是一直在进步,所以最终让人们见到了他的光芒。但是这样漫长的过程,确实是其他厂商无法去学习的。

要承认华为在国际上确实享负盛名,但说OPPO和小米始终达不到华为的高度是不是太绝对了?

虽然我也不是那么喜欢小米(特别某些高管的一些不符合逻辑的言论,再加上一些很low的营销手段),但小米能在短短几年就成为世界500强,并且在销量上还破天荒的超过了苹果,这说明小米这个公司前途不可限量。

并且小米还有一个“王炸”,那就是小米 汽车 ,要是这个项目落地,在华为和苹果都没量产之前量产电动 汽车 ,那说不定真有可能在体量上超过华为。毕竟特斯拉、小鹏、蔚来这些都取得不错成绩,这个X因素不得不考虑进去。

再来说说OPPO,这个厂家一直很低调,虽然在体量上差一截,但也是个狠角色。销量长期国内第二,全球也是前四、前五这个级别,今年的OPPOFind N把折叠屏打到7000多价格,算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另外,也投入巨资搞芯片,马里亚纳X1这颗NPU芯片起步就是6nm,起点还是蛮高的。以时日,这OPPO在芯片上有所突破也说不好。

老实说,我并没有觉得华为在手机领域有着不可超越的优势,拍照已经被各大厂家消化得差不多了,自研芯片算是一张王牌,但是现在华为出不了芯片,小米和OPPO也有研发,虽然还没出成果,但至少从0到1有了突破。至于鸿蒙系统,这门槛跟芯片比起来低了一截,要是小米和OPPO能成功自研芯片,那下一步一定会自研系统,这是必经之路。

当然,华为的最大优势就是通信,作为老牌通信厂家,经验丰富,有很多专利和技术沉淀,这一领域小米跟OPPO确实比不了,但达到华为的高度并不一定要跟华为一个赛道,苹果就只做手机,一样做到全球市值第一。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小米跟OPPO跟华为肯定有差距,但要说一直达不到这个高度,从概率学是极其不严谨的。

一个只想着赚钱舍不得投入的企业怎么能冲向高度?当然有人说小米纯利润非常低,其实不是利润低,是利润被供应商拿走了。有人说小米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了,其实谁都清楚,小米有品都是众多小厂聚集一起,才使小米营收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不是技术专利世界五百强u。OPPO的研发和技术专利还是比小米多得多。OPPO有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研发投入,虽然技术专利和研发投入没有华为多,产品质量却排在华为中端手机华为之上。

他们跟华为比较在各个方面都有差距,在研发投入上,他们都不如华为投入的多,华为的新技术应用已经能够比肩苹果甚至超越苹果。在芯片设计方面他们都与华为有巨大差距。在质量管控方面,华为做的在行业里是最优秀的,在供应商产品管控方面,华为做的也是最好的,其他都是追随者。在营销方面,在美国没有打压华为之前,华为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销售,尤其是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华为的本人用人机制是非常优秀的,做到了国际领先。华为的***的企业战略的前瞻性视更是国际领先。华为在各个方面如此优秀,其他很多企业都望尘莫及,这是很正常的。

有核心技术

基因问题

缺乏工匠精神!

全球人才部署,华为的5G技术也是俄罗斯人搞出来。技术专利储备。深耕系统。虽然还未达到100%自研但与其他设计机壳UI的组装品牌道路不同,确实拉开距离。

理性来讲,达到华为的高度概率较低,技术沉淀不够,只能期望接下来几年里面两家的表现,技工贸才有出头之日,联想这种贸工技注定被 历史 淘汰。

百度华为小米纷纷抢占风口!互联网大厂造车究竟图个啥

马家桥,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小镇。

最近的地铁站在10公里外。下了亦庄线,地铁站门口会有黑车司机等很久。他们用当地方言喊着“马驹桥不会走,就差一个”。在镇上,村庄之间有一大片农田。鸡叫狗叫此起彼伏。夕阳西下,这是北京罕见的牧歌。

小米汽车厂落户的消息打破了长期的平静。空空气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焦虑。马家桥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一夜之间,外界的目光全部聚集在马家桥,媒体纷纷赶来。

随着一座名为“马驹桥智造基地退休总部”的建筑正式挂牌,小镇开始走向未来。

11月27日纸协议的签署,预示着总投资630亿元的小米汽车工厂将在未来几年内崛起于马家桥镇,并在这里带来可观的就业机会。

“产业为王”,大家都很清楚,马家桥镇已经濒临腾飞。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盯着这个小镇,试图在街狗的吠叫和麦田里**的玉米秸秆中找到小米车的线索。

而小镇人更关心的是,在工业落地的洪流下,会遇到怎样的命运转折。虽然小米首款车要到2024年才能量产,但在小镇马家桥,海浪拍打着岸边,暗流涌动。

■村民的“财富密码”

站在方新店村,村民阿杰抬头望去,看到远处的工地有了新的变化。

一个名为“和创工业中心”的项目即将完工。在这个项目周围,越来越多的起重机将建筑堆积得越来越高。新城镇和村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阿杰笑着说,他住的平房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别墅”。他脚下的村庄迟早会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

“你看到那边的标志了吗?”顺着阿杰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蓝色标牌上的四个字醒目——“腾退区”。

标有“腾出区域”的标志

阿杰说,只要插上品牌的地方,灰尘最终还是会回到灰尘里,成为工厂的建设用地。被拆迁的业主也将获得可观的拆迁补偿。

不仅是阿杰所在的方新店村,包括周莹村、小星村、杨秀店村、古庄村、张晓星湾村、张村、石春村在内的八个村,到处都贴满了这样的标语,而不是早些年写在房子上的“拆迁”两字。虽然视觉冲击力少了很多,但两者都是同一个“财富密码”。

马家桥努力把这片土地打造成具有“网络味”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3月,马驹桥智造基地静修指挥部陆续发布15个招标公告,共有15个招标项目。规划中,项目总拆除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预算24.2亿元,其中方新店村项目资金高达13亿元。

据开发区区域协同事务局介绍,马驹桥镇位于亦庄新城智能制造组团。根据亦庄新城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区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马驹桥智造基地撤退指挥部”

在总部周围,一些房屋已经被拆除,地上的碎瓦就是这些房屋的遗迹。总部周围有“腾空区”的标志,说明最后连二楼的总部都会一起拆除。

“听说明年3月前,这些村子就要搬走了,方新店以西的区域最终可能会成为小米的工厂。”

阿杰昨晚在酒桌上听到了这个消息。有老人说小米汽车厂在方鑫店门口的地里。现在这片土地被栅栏包围着,到处都是庄稼。

在方新店,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小米厂要在这里落地,这是他们饭后最大的谈资。几年前,这里的人没有参加“拆建”的盛宴。最后,还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小米来了。

一些租房的人已经开始和租客谈判,所以租赁合同只签到2022年3月。在新店和周莹的交界处,很多门都被关上了,窗户被灰尘覆盖。

至少在这一刻,村民们是幸福的。他们建造了这个村庄,现在他们想见证它的消失。来来去去,会带来更好的生活。

■与 蔚来 “相亲”后,亦庄终于“嫁给”小米。

出行变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方鑫店所在的亦庄成为北京高端制造业的福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今年前三季度,亦庄经济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2021年,亦庄曾经错过了蔚来。传闻2021年,蔚来“生死攸关”,亦庄不愿投资,以至于命悬一线的蔚来选择了合肥,这让亦庄人至今后悔不已。

命运又来了,这一次亦庄抓住了。和魏莱约会后,亦庄终于和小米结婚了。

小米汽车项目将在亦庄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R&D总部。换句话说,小米汽车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亦庄企业”,从这里出发,起飞。

“小米汽车厂将建在这片空土地上”

在一片土地空上,小米将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厂,其中一期、二期分别年产15万辆。预计2024年,亦庄就能看到小米首款车下线,实现量产。

离开村庄,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进入与方新店村两个世界的新建城区马家桥。到处都是新建的高层建筑,很多商铺还没有业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调控的收紧,这里的房价一直在下跌。一位步行者悲观地说,“现在每套房子的价格都比开盘价跌了几十万”,但随着小米工厂的到来,房产中介开始兴奋起来。

房产中介徐莉用激光笔在马驹桥地图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小米工厂快到了。”这个圈子围绕着周莹和方鑫商店。最近的公园是李安东U谷,最近的社区是珠江逸景。

“现在马家桥还是属于通州的。如果要限购,只有符合通州五年社保要求才能买房。所以商住用房都在1万平方米左右,纯房子更贵。”

小米签约亦庄的那天,徐莉非常激动。他很早就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敦促客户尽快确立意向。“目前的房价几乎是历史最低。小米来了之后,只会涨,不会跌。”

徐莉在计算附近房产涨价的逻辑,就像在读自己的家谱一样。“周莹和方鑫店一拆,村里的人肯定能找到住的地方。短期内,这里会出现租房的小高潮。”

“新建筑正在不断开发中”

“从长远来看,小米工厂肯定不会自己来,还会带来一些配套企业。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工作、吃饭、生活,房价能不涨吗?”

更让他尴尬的是,这个地方可能有一天会被行政划入大兴,从而享受到更宽松的限购政策。交通方面,这里没有地铁,但不排除以后会有。毕竟像小米汽车这么大的项目,在这里带来了 无限 可能。

徐莉凝视着那片土地,仿佛看到了硅谷。

■小米对亦庄的未来

小米不是第一次选择亦庄。2021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建设小米互联网产业园时,小米感受到了亦庄经济开发区的真情实感。据说小米公司刚打算在经开区投资时,经开区产业发展、运营调度主管部门每周都会指派骨干力量协调各部门通过电话、微信、座谈等方式为小米提供服务。

除了政务服务,小米还可以在亦庄找到全产业链。用亦庄经济开发区的话说,亦庄的产业链可以做到“石英砂进去,电视机出来”。

雷军虽然是武汉的儿子,但也是北京的老板。小米选择在经济开发区而不是武汉造车,也是同样的逻辑。

未来,经济开发区围绕小米工厂,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联网汽车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可为小米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围绕北京奔驰、 北汽新能源 ,经济开发区已经布局了包括ZF、德尔福、海纳川在内的数十家配套企业,小米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配套供应链。

相比魏晓丽,小米汽车来得稍微晚一点。这个时候,只有投入强大的资金、和信心,才更有可能取胜。对于小米来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然比“从头开始”更重要。

随着小米的到来,亦庄的整体支撑能力也将通过上一层楼的方式得到提升。2021年,小米开始大举投资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半导体产业链、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

截至2021年9月底,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已投资62家企业。其中,智能驾驶布局企业17家,智能电动布局企业13家,智能座舱布局企业6家。

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小米再次提到了自己在造车方面的进展。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顺利,团队成员超过500人,2024年上半年量产新车的承诺得到重申。

这些企业也会随着小米的脉搏跳动。很多人都在期待,小米投资的配套企业,未来会不会在亦庄看到他们。亦庄打造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小米是重要一环。错过魏莱后,亦庄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夕阳下的方新店村》

夕阳西下,阿杰的影子绵延了很久。他对外界对汹涌的马家桥的关注无动于衷。他说他不在乎小米能不能造车,不在乎产业链会怎么发展。就算是人类,也太远了。

在方新店,晚饭前,会有稻香从村里飘出来。年轻人走进狭窄的胡同,老人还在欣赏最后的夕阳。

马家桥镇发展迅速,拆除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时代的盛宴。人们正在享受即将到来的喜悦,没有人会有任何留恋。 @2019

小米出货量世界第二背后的荣耀与隐忧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王佳妮4月20日报道:上海车展第一天,资本市场就沸腾了,A股三大指数放量上涨, 汽车 板块近30只个股涨停,无人驾驶、 汽车 电子、锂电池、智能交通等产业链相关个股普涨,让春节后郁闷至今的广大股民们扬眉吐气。

有人把这功劳扣在华为的头上:在上海车展前夕,华为、北汽联合发布首款纯电轿车,标志着曾经誓言永不造车的华为,开始帮助车企造车了。车展开幕首日还有消息传出:华为旗舰店要卖车了。有网友不禁凡尔赛了起来:“本来只想买部手机,结果一冲动订了台车回家。”

造车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新赛道,今天就让我们扒一扒各家大厂的家底,猜猜他们究竟图个啥?

本届上海车展,车载智能系统成为除了车辆“颜值”之外的另一大看点

百度调整公司定位,欲重回第一梯队

移动互联网时代,“BAT”中首当其冲的百度逐渐失去优势,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后浪碾压。但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百度却是最早布局智能驾驶领域的公司之一。

基于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百度一直在小度智能助手以及自动驾驶上延伸扩张。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实现同比增长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动力。不过,真正值得品味的还属百度在财报中发布的公司新定位“AI生态型公司”,取代之前“以搜索引擎、知识、信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定位。仔细品品,新定位意味着AI将成为百度的核心业务。

随后,李彦宏在2020年财报信中表态,新的一年里,百度作为AI生态型公司,将抓住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及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在过去几年里,百度已经先后研发出了大量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百度希望可以帮助 汽车 制造客户加速在智能软件上的整合以及升级。”

不过,百度似乎对 汽车 智能软件供应商这一身份并不满足,它还要进军整车制造业。20201年1月11日,实锤落地,百度与吉利组件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新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利好立竿见影,当天收盘,百度(BIDU.NASDAQ)报价301.93美元(约合人民币1951.4元),涨幅2.15%;3月3日港股收盘,吉利 汽车 (00175.HK)报价26.15港元(约合人民币21.79元),涨幅0.77%。

如果百度的造车公司运行顺利,预计在三年后,消费者就可以开上“百度 汽车 ”了。

百度的Apollo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华为自己不造车,要帮车企造好车

其他大厂都造车了,华为呢?每当传言满天飞,华为总是笑而不语,终于,4月17日晚,华为一鸣惊人,与北汽新能源一起官宣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极狐阿尔法S。

华为进行和车相关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成立的车联网实验室。去年10月,华为又发布了hi商业模式,代表Huawei Inside。华为将为合作车企提供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华为有着有深厚的ICT技术积累,2020全年,华为营收达到8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3.2%。营收净利双双增长,但业绩增速放缓。整体增长之下,各业务条线、各大区域情况冷热不均。过去一年,华为中国区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但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美洲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剥离荣耀后,华为元气大伤,国内出货量被小米、OV赶超,仅仅位列第四。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说,华为的布局在智能 汽车 的关键领域,比如车联网、车云、智能座舱、电源管理等。“华为做智能 汽车 部件供应商的定位没有改变。”他一再强调。

极狐αS通过华为技术可以在城市道路无人驾驶

小米再创业,雷军自称“亏得起”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是雷军的经典语录。3月30日,雷军宣布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小米要造车了。

众所周知,小米的主营业务是手机。2020年全年,小米集团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30亿元,同比增长12.8%。虽然营收利润实现双增,但毛利却不高,小米智能手机的毛利润低于10%。与此同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两大业务的营收增速也有所放缓。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市场。据中国通信院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叠加疫情影响,全年出货量为3.08亿,比4年前减少近一半。对小米而言,寻求新的业务增量已迫在眉睫。

其实,小米入局 汽车 业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13年,雷军就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下单了两台特斯拉Model S,开一台,拆一台。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企业,包括蔚来和小鹏。

智能电动 汽车 作为继手机之后的又一大移动终端,符合小米延展AIoT生态链的战略。雷军在4月6日的米粉“Open Day”上表示,智能生态是个整体,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和智能 汽车 在内是一个闭环。

但终究,造车是重资产,小米全资在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首期投资100亿,未来10年将总共投资100亿美元,定价在10万到30万之间,估计三年后上市。而在小米的账面上,截至2020年底,现金储备有1080亿。雷军说:“小米亏得起。”

“在过去75天里团队,我们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才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最重大的造车决定。”雷军这么说,是坚定投资者信心,也是为自己壮胆。

智己L7是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的成果

阿里牵手上汽,用户也能分股权

本届上海车展,智己 汽车 首度登场,发布了售价40.88万元的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 汽车 来头不小,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在2020年12月联合成立的,创始轮融资达到了100亿元。新公司中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

有人要问,还有10%的股权归谁呢?答案是“用户”。智己 汽车 的股权架构十分特殊,即“ESOP(核心员工持股平台)+CSOP(用户权益平台)”。车主作为用户使用服务并输出数据,由智己 汽车 获得大数据并以此不断改善智能化服务体验,最终以数字权益的形式确认用户贡献的数据价值。有网友说,这一套规则像极了比特币“挖矿”,四舍五入,买智己 汽车 等于买了辆矿车呗。

在智己 汽车 中,上汽集团提供技术、供应量帮助,阿里巴巴提供大数据、智能生态、资金方面支持,张江高 科技 则负责提供AI智能领域。事实上,在智能网联领域,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早在2014年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智联网 汽车 ”项目合作。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投资10亿元成立斑马网络。2016年,荣威RX5上市,这是首款搭载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系统的智联网 汽车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商以及背后的金融仍然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商业模式,进入 汽车 行业只是角色。从 汽车 智能操作系统入手,一是因为阿里有较强的服务整合能力,二是阿里具有独立开放的操作系统。反之,前途无量的智联网 汽车 市场,也将反哺给阿里更有黏性的用户和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参观者在上海车展体验智能 汽车 的操作功能和智能架构

行业风向:软件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车企和互联网、通信巨头联手合作已成 汽车 行业新常态, 汽车 正逐渐“电子商品”化。从上海车展参观归来,范先生有所感慨:“大大的屏幕实在是不敢恭维,有些功能要一屏一屏地去翻找。眼睛离开前方道路也不安全。如果操作出错的话,纠错的步骤也不如机械按键来得方便。满眼都是屏幕,还能不能好好?”

有“吃瓜群众”表示,对于互联网造车其实就是看个热闹,“可能是在为将来的无人驾驶开发铺路吧,但落地太难了,法律通过可以上路再说吧。”也有 科技 粉丝对智慧出行充满期待,”如果有心仪的车款落地,我很愿意买单。”

观众正在通过VR系统感受大疆车载系统

一份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数字化 汽车 报告》显示,软件已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到2030年,软件在消费者感知价值中的占比将达60%。另一方面,受到互联 汽车 、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和电气化趋势的影响, 汽车 软件数量增长将超过300%。未来10年,随着用户期望提升和新功能涌现,软件开发成本将增长83%。”

普华永道中国 汽车 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在接受东方网记者访时表示,未来,只有打造软件驱动的车企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持续捕获价值,“短时间内,智能网联 汽车 由于成本的因素,价格有一定压力,但开发成本随着产销量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摊销。”

(摄影:刘晓晶、柏可林)

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据IDC最新发布的2021 Q2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统计显示, 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晋升全球第二 。小米Q2出货量5310万台手机,增长86.6%,市占率16.9%。世界媒体也纷纷以“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单季的供货量方面首次跃居份额第2位”为题进行了报道。

手机市场份额前五

面对这份成绩单,小米自然喜出望外。但在这种喜悦和荣耀的背后,小米还有很多的问题要直面。

01

没有 科技 含量加持的走量

在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 小米已经完成了从最早的草根品牌的定位,向成熟品牌的迈进和转型 。小米所取得的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但出货量并不意味着创收能力的突飞猛进。

最近小米也入选2021《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38位。较去年上升84位,成为互联网相关企业中进步最快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是小米连续三年上榜。

但是对榜单稍加比较,就会发现三星电子排名第15;在盈利方面,苹果以574亿美元的利润位居榜首。在手机软件领域,谷歌和苹果所控制的移动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和iOS的市场占别高达81.5%和18.4%,几乎控制了整个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市场。

因为芯片出货面临的普遍短缺,芯片企业的上升也很快。此情此景,就不得不提 小米自研芯片的失利和败北 。在芯片方面,小米的战略眼光是到位的。澎湃S1,发布于2017年,是一款28nm制造、8核Cortex-A53的手机芯片,应用于小米5C这款手机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款芯片的失败是必然的,28nm的工艺相较其他同级芯片劣势明显,最关键的是它的基带芯片,别说全网通了,连双网通都很勉强,LTE也只做到Cat.4。

手机最核心的软硬件方面,小米都不占自研的优势 。虽然三星也是安卓阵营,但是三星不单自己做手机,更重要的是占据了上游的供应链,在芯片等方面保有绝对优势。

虽然从出货量的维度来讲, 小米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但整体的综合表现都并不出色 。华为手机刚刚开完发布会,面对封锁坦诚供应不足。小米整体出货量的上升,某种程度上是 因为华为份额的下降,小米挤占了这部分空间

但也正是这一点, 小米的这种受益模式注定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如果说去年,小米是华为销量对冲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到了今年,华为手机业务还剩多少市场份额关系到小米是否还能继续享受这种销量对冲而保持去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手机出货量

根据浦银国际研究的报告,今年小米将继续受益于华为手机销量的对冲。其中欧洲市场将拿下30-35%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其次是中国市场,小米将拿下约30%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而 从全球看,小米将会获得27%左右华为手机的市场空间 。但向小米一边倒的局面将被更加均衡所替代,后知后觉的OV将分别拿下华为手机22%和20%左右的空间。

02

小米占据高端市场了吗?

雷军曾表示,“经过五年(始于2016年)的艰苦卓绝的补课,我们产品能力已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并站稳了脚跟。”

但问题是,小米真的占据高端市场了吗?安卓手机阵营的高端品牌,从最初占据技术领先优势的三星,轮替到依靠单点突破实现整体性能和品牌提升的华为,这是大致的品牌交替曲线。但到 目前为止,还很难说小米占据了高端品牌的市场 。雷军的这一番表达,更像是自嗨。

小米手机的性能和性价比,经过这么多年的打磨,肯定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但品牌,是另一种需要经营的无形资产,但最核心部分还是根植于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华为为例,将相机拍照锁定为重要的爆破点,发布会则经过周密计算选在欧洲,高举高打,和国货崛起同频,收割了一大批中高端用户。

相比较之下, 小米则在营销和品牌方面,一直都显得很保守 。如果说在小米成长的早期,这种状态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在小米已经取得今天的成绩的情况下,小米的四平八稳则显示了自身的核心局限——小米整体还是被当作一家制造业企业,所以整体的估值不高。

小米手机

2011年,小米1横空出世,并开启了互联网手机的时代。现在智能手机行业都快进入衰退期了,小米拿出什么革命性或者有实质创新的产品了吗? 十年过去,所谓的创新,都谈不上实质上的创新,严重依赖于高通的芯片和安卓的开源代码 。根据财报数据,2020年小米手机毛利率为8.7%。作为对比,苹果公司的每一款手机毛利率均超过50%。

进入5G时代以来,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启动高端化战略,试图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去年年底,小米就携小米11Ultra系列大张旗鼓地冲击高端手机市场。但就在今年618期间,该系列手机便开启了史无前例的优惠,已有电商渠道公布了超过1100元的优惠幅度,即便是其他的渠道也优惠超过了700元,基本上算是给这台所谓的高端旗舰画上了“句号”。

而在全球市场, 小米的整体策略依然是利用低价抢夺市场份额,甚至为此出现了个别机型现负营业率的情况 。瑞银对小米出货量较大的红米Redmi K30 5G进行的拆解分析表明,其128GB的平均售价为2299元人民币 (350美元)。加上制造、货运/物流和保修成本,预估产品毛利率为9%,与公司平均水平相当。但是考虑到运营支出/销售,估计营业利润率约为-1.7%。

利润率

高端机攻略也拖累了小米集团的净利率 。2020年小米对外投放广告开支55亿元,主要是为了推广高端机型。广告开支的增加,让小米2020年净利率为5.28%,相比2019年的5.58%略有降低。如今,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已摆脱了芯片的困境,并明确宣布定位高端,硬件配置将超越华为的Mate、P系列。 在荣耀的反扑之下,小米的高端机战略能否站稳,还有待观察

03

小米 汽车 的掣肘

2020年2月,雷军宣布造车之后,小米集团股价一度涨幅超过12%,当天收盘市值增长500亿港元。这说明市场很看好小米造车。对于造车,雷军直言,他和小米已经做过充分调研,并且首期投资便为100亿元,未来十年预计将投入100亿美元。虽然较之国内不少造车新势力起步阶段的缺钱卡脖子,但仍有不少人质疑, 起步略晚的小米造车,首期100亿元的投入能够支撑其走高端、做智能化研发、攻克新造车核心技术吗

更何况,100亿元对于如今的造车领域来说已经不算多了,一直被诟病吝啬研发投入的蔚来在2020年的支出便高达24.9亿元,今年更是预计超过50亿元,这还不算蔚来在过去三年投向工厂硬件、三电系统开发、换电站以及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等的支出。要知道,过去三年蔚来净亏损高达376亿元,而且这些亏损的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壁垒。在这个马太效应明显的赛道,后入者小米如何形成差异化优势,生产出有小米特色“杀手锏”的成型车,将考验雷军的智慧。

造车可能会让小米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也可能会因为巨大的资金投入将小米拖入深渊 。小米虽然外表家大业大,但因为整体的市盈率不高,所以造就了小米在品牌经营方面也极其讲究性价比。

但在竞争高度激烈的 汽车 市场, 小米很难复制性价比奇迹 。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呈现两头开花的局面,以特斯拉、比亚迪和蔚小理为代表的20万以上的高端化路线,和以五菱宏光MINIEV为首的10万以内的低端化路线。三年后,小米 汽车 量产后将切入哪个市场呢,保持性价比势必就不会往高端上走,往低端,以五菱积累了十多年的品牌、市场优势就连特斯拉也很难在销量上讨到便宜,更何况小米。况且,加上自动驾驶等核心组件,要维持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只能往竞争最为激烈的10万-20万区间去靠,这意味着 小米迎头相撞的不仅仅是未来可能下探至这一区间的特斯拉,更是一群对电动车分外眼红的燃油车企

小米 汽车

在没有完全革命性续航突破比如半小时充1000公里之前,和完爆其他对手的产品力, 小米 汽车 这个“新来的”可能会惨遭蹂躏 。造车已经到了一个泾渭分明的阶段,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虽然在物理基础上有重叠,但是这两条路已经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不同方向,而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进化方向。也就是说,新能源本身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标配,自动驾驶才是真正角逐的方向。

而小米现在入局,就意味着先要追平新能源 汽车 业态的平均水平,还要追赶自动驾驶。迄今为止,作为手机行业顶流的Apple虽然屡屡传出造车的消息,但真正落地的产品依然虚无缥缈,苹果的战略布局不可谓不早,供应链整合能力也不可谓不强,但在产品兑现上的迟疑,就说明这件事并不简单。伴随着特斯拉在价格方面即将洞穿20万以内的趋势愈加明显,小米要保持性价比的惯性无异于难上加难。

世界第二,只是出货量的排名,对这一点,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随着竞争的升级,技术实力储备的短板,会暴露的越加明显,追赶也会变得越来越吃力 。小米和雷军没必要再去盘点自己过往的选择和梦想了,重要的是看清当下,解决问题。

五菱宏光mini2021新款报价

5年前 ,小米造车实际上已经开始在 内部讨论 ,很多高管是 想做的 ,但被雷军 否决 了。雷军的保守是有了名的,在金山的时候,就因为 保守 屡屡错失投资马云,马化腾,张小龙,罗永浩等人的机会,后来离开金山自己做投资也是只投熟人,不熟不投,直到领悟了「 做人不是做 劳模 ,而是要 顺势而为 」的真理后,破釜沉舟,赌身家创建小米。

小米做成后,除了在小米生态内有选择性地开疆扩土外,雷军罕有大的举动,直到 3月底突然决定 要进入电动车的赛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 车势 」发生了变化吗?

是的 ,也就是这两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以 华为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产厂商为代表的的「 造车势力 」已经悄悄成长起来!

毫不夸张地讲,未来中国大概率会成为 纯电动车制造大国 ,而且还掌握 电动车三大件 电池,电机,控制所有的 核心技术 ,不会有任何一个地方会担心 被人卡脖子 ,就是这么牛X!

将来纯电动车的成功 不在于是 小米 还是 蔚来 ,理想,而是华为这几家「造车势力」,甚至即使特斯拉最后运营得很成功,把其他家都干掉了,也会使用这几家「造车势力」的组件。

在这样的 「大势」 ,连PPT大师 贾跃亭 老师都要起死回生了,说实话,雷军入局都 有点晚了 ,不过好在他决定 继续 顺势而为 ,以时日,加上小米的市场生态和海量粉丝,小米 汽车 大概率还是会成的~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勤奋的劳模到顺势而为的雷军是怎么炼成的!

雷军在金山成名,大成是创立小米之后,属于典型大器晚成!

用雷总自己的话说:

前半生相信人定胜天,40岁后,明白了要顺势而为,做那只在风口上的猪。

雷军从小学开始,就成绩优秀,是典型的我们父母嘴里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1987年,雷军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进入大学后,雷军依然优秀,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大三的时候,计算机横扫全国,武汉大学机房也中标了,所有电脑全数瘫痪,雷军于是开发“免疫九零”,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 科技 成果一等奖,作为商用软件,3个月卖出去了1万多套,赚了不少钱。

赚了钱的雷军信心大增,在大四的开始创业,但当时他所做的一款核心产品被盗版了,对方规模大,价格又更低,使得雷军的第一次创业经历不得不在半年之后结束。

结束的正是时候,因为他很快就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

求伯君对于雷军来说,那就是偶像,是大神,凭借一己之力,一年多时间,用汇编语言写了wps第一个版本。不仅填补了我国计算机中文字处理的空白,还在没有做广告,仅凭着口碑最高时市场份额能达到90%,成了一个时代标志性人物!

在偶像的光环感召下,雷军进入了金山。

1994年,珠海金山公司成立,雷军牵头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开发部,负责WPS汉卡的技术支持,并召集了20多名顶尖程序高手迎战微软,金山倾尽所有投入研发了“”,类似于Office,里面有WPS、电子表和字典等。

但半年过后只卖出了2000套,“”没能开天辟地。

1996年,金山迎来艰难时刻,人员流失严重,200多人的公司,走得只剩下十几个,雷军也想走,被求伯君按住了。

痛定思痛,求伯君卖了别墅,带领雷军等剩下的十几个员工没日没夜地重构wps,开发WPS。历时一年,金山新版WPS面世,公开挑战微软,获得巨大成功,并在1998年获得联想投资,求伯君提拔28岁的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

担任金山总经理看似光鲜,但对雷军来说,这才是苦难的开始,因为在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或许,在金山的经历对于雷军来说,唯一不幸的就是对手微软太强大。

金山一直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被击垮已经是不易。

从1992年求伯君用一顿烤鸭把雷军骗到金山后,到2007年金山上市,雷军一呆就是16年,他决定走了。

在决定离开的中层沟通会上,他说了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总结金山的经历,他觉得金山成功有自己的功劳,金山不那么好,也有自己的责任。

在雷军治下,金山在所属细分领域都是在前面的,但上市的市值怎么看都不是一流企业,同事很多离开金山的同事们都做的风生水起,彼时的雷军在想,“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里没有成为主流?”

想了一年,终于明白:

在金山,自己相信的人定胜天,才是前半生痛苦不堪的原因,做人呢,要顺势而为,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那是风口所在。

黄章:雷军的贵人

从金山离开后,雷军主做投资,也没想自己要在创业,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企业心累。

想到移动互联网是风口,最开始雷军想投魅族。

雷军确实想投,谈了好久,很多事宜都在落地,但在因为管理理念的分歧(人事,也就是控制权),合作告吹,但雷军有收获,他知道了如何做手机,并且他意识到,未来的天下是智能互联网手机的。

用黄章后来的话说,他教会了雷军做手机,粉丝营销,饥饿营销,没有他,雷军懂个屁手机。

用屁字,看出黄章的不甘和幽怨,但笔者想说的是,以雷军多年做产品的经验和人脉,如果不找黄章,真心想要做手机,也一样能做起来。

打败李开复,挖了林斌

广东人林斌小米的初创合伙人,为了挖到他,雷军不惜出让小米股份13.32%,这是小米核心高管仅次于雷军的。

在这之前,李开复跟林斌早就认识,老相识,本来是要挖林斌到创新工场的,但是半路让雷军勾走了。

林斌早在1995年就加入微软公司,2000 年的时候,李开复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就邀请林斌回国,林斌欣然同意,干到2003年后转入微软亚洲工程院。

后来李开复2006年去了谷歌,又成功挖角。

2009 年,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又想挖林斌,本来都说好了,结果被雷军截胡。

雷军能打败李开复的原因,笔者觉得是因为雷军给了林斌一个梦想(当然股份也很重要,股份代表自己就是老板,不是打工者),他点燃了一个男人的野心,为了表达诚意,林斌卖了谷歌和微软的股票,不拿工资进入小米开干。

不得不说,雷军驭人也有一套。

小米十年

2010年,小米成立,雷军开始在小范围内捣鼓手机。

2011年初,雷军跑遍各大手机工厂,逢人就问,能不能用2000块做一款最高性能双核手机,所有人都摇摇头。雷军知道,机会来了。

同年8月,1999元的小米手机问世,预售6小时,卖了40万台。

小米随即成了一种信仰和现象,研究小米的爆款思维成了所有产品经理的任务。

记得曾经看过刘强东评价小米,如是说:

雷军是个疯子,就个破手机都能一百多亿。

那时小米首次突破百亿,而彼时的京东在东哥苦心经营下,2014年才超过一千多亿,还年年亏损,所以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感觉出,东哥羡慕嫉妒恨~

小米这十年,虽说离世界第一手机貌似越来越远,当时吹下的牛逼很有可能实现不了,但小米为中国手机行业扫平了山寨机,释放行业潜力,这个 历史 性的巨大贡献,配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身份相得益彰。

那年雷军拒绝了马化腾

当年互联网危机开始弥漫的时候,马化腾的腾讯融不到资金,打算卖掉QQ的时候也找到雷军,要以100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雷军。

但雷军觉得QQ太简单,自己完全可以编个程序自己做,没必要花大价钱买,而且跟马化腾又不熟,就又错过了腾讯。

马云也被拒了

马云的故事有点不可考,因为当事人雷军在微博上曾否认过,但笔者分析后认为未必如此。

阿里巴巴建立不久之后,最后的50万创业资金所剩无几,当时马云为了生存,找了所有的互联网大佬,包括搜狐张朝阳,以当时金山和雷军的江湖地位,马云不找雷军的可能性不大,只不过他极有可能没机会见到雷军本人就被金山的人否定了,因为当时找雷军融资的人太多了,得排队...

目前看到最多的一个雷军和金山同事当时评价马云的版本如下:

下属对雷军说:“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传销的?“

雷军也觉得:”他说自己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

后来,马云的云锋基金投资了小米 科技 。

雷军错过张小龙

1998年9月,30岁的雷军看上了30岁的张小龙做的 FoxMail,想买下来。

雷军立即拨通了张小龙广州的电话,

雷军:“你现在哪里上班?”

张小龙:“广州一家系统集成公司。”

雷军:“FoxMail 是你自己做的?”

张小龙:“是。” …

雷军:“有没有可能卖给金山?”

张小龙:“15万元,怎么样?”

买卖基本算是定下来了,双方约定好张小龙再到珠海金山谈一次具体细节。

不巧雷军有事走不开,

2年之后,博大互联网络公司花1200万元收购了 FoxMail,张小龙加盟博大。

2005年3月,腾讯收购 Foxmail,张小龙加盟腾讯。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小龙用非凡的成就证明了,

自己是这二十年来最顶尖的产品经理。

雷军错过罗永浩

老罗刚开始也没想搞手机,他先去的小米,想做营销方面的工作,混个营销总监当当,雷军没同意。这个期间呢,就认识了小米的工程师,他就问你们最开始几个人搞手机,那哥们说就7个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罗就想7个人,我还是有能力找到的。

然后就有了锤子 科技 。

错失老罗,我觉得是两人共同的损失。

老罗的人生走了弯路,雷军错失了一员营销大将。

一方面,老罗用自己拙劣的创业经历表明,自己压根不是当领袖的人,对管理企业压根不在行,直到锤子被卖掉,他都没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但事实证明,当老罗没有供应链的后顾之忧,开始做直播卖手机的时候,还是挺猛的,比如8月7日跟苏宁一块卖了2亿。

想想看,如果当年,老罗+雷军,说不定...

如何看待小鹏汽车将大量车卖给二手车商及租车公司这件事?

五菱宏光新能源汽车2021款价格?

目前2021款五菱宏光MINIEV共分为四个版本,而这四个车型版本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马卡龙时尚款的两个版本官方指导价都是3.76万元,而马卡龙臻享款两个版本的官方指导价为4.36万元。

五菱宏光mini到底卖多少钱

大家都知道,现在最火的电动车就是五菱宏光mini,只要两万三万你就可以拥有一台遮风挡雨的电动车,而不是一辆老头乐,可以上牌可以上路,而且需要驾照的一台货真价实的电动汽车,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五菱宏光mini有什么缺点呢?我相信很多人会说缺点是不能快充,但是基本上已经能满足需求了,在二线城市中,五菱宏光mini拥有好停车的这个特质,应该是让很多驾驶技术不过关的新手司机们感到非常的轻松,妈妈再也不担心我没地方停车了,这么小的车应该是随处都可以停的,也不会心疼剐蹭,总而言之,这款车几乎可以算是很多打工人的神车,满足通勤需求。

虽然内饰比较简陋,但是说实话,这个价格你还想要什么?倒车有影响不需要,因为基本上后视镜就能满足所有需要,这么小的车想怎么停就怎么停,基本上不用担心,配置方面只要不买最低配都是带暖风空调的,夏天的话自己带一个小电风扇在车上也是能解决炎热问题的,毕竟这么便宜的车,实在是不能要求太高了,那么你知道现在月销三万的五菱宏光mini到底卖多少钱吗?

很多消费者其实是想知道,到底五菱宏光mini还能不能再便宜点,很多家庭是作为第二辆车买的五菱宏光mini,那么这车还能不能更便宜呢?最近有个青岛车主晒出了自己在当地4S点店买五菱宏光mini的合同,大家惊讶的发现,五菱宏光mini落地的价格比起来裸车价都要便宜,怎么做到的?

看看车主最后的落地价格是怎么得到的,首先青岛市的政策好,买五菱宏光mini补贴6000块钱,4S店里优惠500块钱,32800元的官方定价中配裸车到手26300元,加保险29250元,牌照自己办就可以了,又省下来一笔钱。所以最后这车的落地价格只要2万9就拿下了,实在是太便宜了,虽然不是顶配,但是落地价比裸车价还要便宜的车真的不多见,你说是吗?更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五菱宏光mini本来就是五菱在青岛的工厂生产的,所以买车的时候优惠力度比外地大也很正常。

看完这位车主的报价后,你有没有很羡慕青岛人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五菱宏光迷你mini版电动车2021款卖掉多少钱?

五菱宏光迷你电动版,2021款,新车都不怎么值钱,因为汽车新的时候就3万块钱,现在是2022款,事隔一年就差不多值个9仟块钱左右吧。

宏光MINI敞篷3天订单超十万台,该品牌为何能再次切中国人的用车需求?

据我对汽车市场的了解,宏光MINI性价比极高,只有几万出头。且在设计以及迷你车型上面做出了针对年轻人的相关改进和需求。获得了市场以及消费群众的认可。

国内最常见到的许多拉货和面包车几乎都有五菱宏光的身影,足以证明五菱宏光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影响力。五菱迷你车型也延续了以往的价格较为便宜,质量过硬。对于许多想要购买简单代步车的群众而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突破和改变。

五菱宏光迷你车型性价比极高。

根据五菱宏光迷你车型的官方报价,总共分为三个款式,价位在2.88万-3.88万,的确称得上人民的代步车。虽然自身的车内配置和设施设备等肯定不能与其他车型相媲美,但较为简单的价格和该车型顺逆时代所做出的潮流外观等,依旧不会觉得过时。性价比和颜值都较为不错。对于预算不足的普通群众而言,是非常值得的一款代步车型。

在设计和车型外部装饰等做出了针对年轻人的改进和需求。

对于一款代步车而言,个人看来最大的改变是其顶板的敞篷造型设计,新车使用的是1软顶棚造型,并且用了半自动的开关。不仅提升安全性,而且对于一些追求潮流的人而言,可以更好的使用这个代步车进行日常出行。前脸依旧是五菱MINI系列的特征,整体简约,五菱的车标LOGO也能点亮,辨识度高。前杠材料做了优化升级,两侧还带有的环状雾灯,拥有独特的科技美感。

作为迷你型的新能源车,质量过硬也得到了销量的好评。

同时作为一款新能源车,相关的续航以及电池制造也是非常不错的。根据介绍。其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30千瓦的驱动电机,扭矩最高为110牛米,配备了26.5KWh的电池组,徐航可达到最高280公里,充电从20%-80%需要8.5小时。在许多同价位车型里面都极具竞争力。

五菱宏光MINIEV,2021年最不愁卖的车

自特斯拉Model3全面国产化后,就迅速成为新能源市场上的“爆款网红”,逐月攀升的销量,使其不久后便成功坐上销冠宝座。但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去年8月份开始,Model3意外被挤下神坛,取而代之的是有着“人民代步车”之称的五菱宏光MINIEV。

作为一款起售价还不到3万元的电动微型代步车,碍于成本限制五菱宏光MINIEV在档次感、舒适性、豪华感等方面都不占优,但有意思的是,其上市首月就斩获超1.5万辆销量,随后销量一路高歌,12月更是突破3.5万辆,即便是在较早进入新能源市场的自主品牌车型中,都找不出一款能与之媲美的产品。

五菱宏光MINIEV在国内火的一塌糊涂,甚至这股浪潮还席卷到了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好家伙,五菱宏光MINIEV,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神坛的?

便宜却不低质

由于早期国内销售的纯电微型车大多是以“骗补”为生,无论是实际续航、整体品质还是安全性都让人大跌眼镜,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便宜无好货的思维都在国内新能源车用户心目中根深蒂固。五菱宏光MINIEV的到来,与其说是一辆人民代步车,倒不如说是一辆价格亲民但品质有保障的代步车,它正如初代小米手机一样,真正意义上开辟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低价纯电微型车的发展之道。

只不过,想要在有限的成本内实现品质的最大化,那在产品配置方面势必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五菱宏光MINIEV指导价仅为2.88-3.88万元,即便是顶配车型价格也与传统燃油车之间不存在太多瓜葛,因此所有你在燃油车上能够想到的有

仅有的能证明它属于21世纪产物的液晶仪表盘、空调这类基本配置,还需要来到中高配车型才有,低配车型甚至连空调都不配备,试想夏天开五菱宏光MINIEV低配车时浑身冒汗的心酸。

如果你是想拥有一台配置丰富、舒适性好的代步车,那我并不推荐你买五菱宏光MINIEV,但如果你是想在有限的预算内买到一辆可以安全的将你从A点送到B点的代步车,且无需担心刮风下雨,那么五菱宏光MINIEV算得上是目前最理性的选择。

整车用了笼式车身结构,其中高强度钢的占比超过了50%,这个标准在微型车当中实属厚道,此外五菱宏光MINIEV是一款可以合法上市销售的纯电动车,因此必然是通过了国家层面的安全测试。至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安全气囊问题,在即将推出的新款车型中,也顺应市场呼声提供了安全气囊、倒车影像等安全配置选装。

动力方面,五菱宏光MINIEV搭载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27马力,峰值扭矩85牛·米,工信部续航里程分为120公里和170公里,乍一看续航能力十分一般,但对于一台不到3万的城市日常通勤代步车而言,这个表现已经不错了。

精准锁定代步车市场

很显然,五菱宏光MINIEV的整体产品定位,都属于刚刚够用的范畴,这与近几年国内车市提倡消费升级的主基调恰恰相反,既然如此,那为何五菱宏光MINIEV还能够在高手云集的新能源市场脱颖而出?在我看来,除了其价格亲民之外,另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定位精准。

2.88-3.88万元的指导价区间,与市面上的“老头乐”存在较大的价格覆盖区间,但同时还未触及到传统燃油车。这就十分有意思了,作为城市短途代步使用,五菱宏光MINIEV有着更低的购买门槛、更经济的使用成本以及更好的政策扶持,这都完美符合短途代步人群的核心价值诉求,与此同时,五菱宏光MINIEV短小精干的车身尺寸,即便是在拥堵的城市中心地带,也可以轻松找到它的容身之地。

相反,在3万左右的价格区间,你想要找到一款能同时满足全年不限行、续航够用、品质靠谱、安全性好的代步工具,除了五菱宏光MINIEV之外,还真的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不得不说,这也体现出五菱在产品研发之初就提前进行了完善、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因此五菱宏光MINIEV上市后才能屡获佳绩,成为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枚“精确制导武器”。

事实上,得益于五菱宏光MINIEV出色的产品实力及精准的市场定位,其不仅将国内电动微型车市场份额拉回到40%,同时还让日本消费者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久前,就有日本媒体惊讶的发现五菱宏光MINIEV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竟然超过了特斯拉,并在标题为“在中国销量超过特斯拉!为什么日本厂商造不出五菱宏光MINIEV!?”的文章中,对本土的丰田牌“老头乐”C+pod定价过高表达不满。与此同时,该日媒也在文笔中含蓄且婉转的表露出希望五菱宏光MINIEV能够引进日本。

当然,日本媒体中意五菱宏光MINIEV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的续航能力、空间尺寸以及实用性等方面均超过了丰田C+pod,并且即便是算上进口税、运输成本等,五菱宏光MINIEV到日本后的售价可能还是会大大低于丰田C+pod。

所以说,当你口碑和实力都足够突出的情况下,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定律是完全适用的。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五菱宏光MINIEV凭借一己之力,将国内的电动微型车市场再次盘活,而由此也接连引发出“五菱宏光MINIEV”效应,包括长安在内的多家车企也都纷纷效仿五菱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微型车。可以预见,在不久之后市面上可能会出现更多款式的纯电微型车,届时新能源市场竞争或将愈演愈烈。

五菱宏光迷你mini版电动车多少钱?

上汽通用五菱宣布,五菱品牌旗下首款四座新能源车——宏光MINI电动车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有3种配置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2.98万至3.88万元

最近,有一名博主在某短平台上爆料称小鹏汽车将大量车卖给二手车商以及租车公司,以此操作实现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将卖车毛利润翻正。

这名博主透露,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自一名粉丝爆料。首先小鹏汽车先将大量的车卖给二手车商,然后上牌,二手车商再发给三四线的城市或者租车公司。以G3为例,落地价格看起来是17万,但是二手车商卖出去的价格大概只有11万。

上述这名爆料博主称,自己的粉丝有很多老朋友在小鹏汽车上班。“现在整个公司的人都在等着(股票)解禁,只要解禁把股票丢了,赚到的钱足够了,就算最后公司价值是0,这次创业也赚到了”。

此外,据说现在做空小鹏汽车的除了一些投资人游资之外,还有他背后的“金主”,现在“金主”也打算造自己的车了,所以小鹏类似于机的作用。

该博主表示,这种操作手法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小鹏三季度的财报营业成本支出要达到12亿,其实小鹏就是在报表里面把车卖的毛利润翻正,但是把这个折扣的中间商转手的承包价格都打进运营成本。

小鹏汽车最近发布声明称,“近日,我们发现抖音短用户连续发布大量不实信息,并对小鹏汽车的经营情况进行毫无证据的揣测和造谣。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小鹏汽车的声誉,造成非常恶劣的舆论影响。对此,我司将保留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以保护小鹏汽车的正当权益。”

该抖音用户表示,小鹏汽车将大量的车卖给了二手车商,再发给三四线城市的租车公司。以小鹏G3为例,落地价格17万元,但二手车商卖出去的价格大概只有11万元。他还表示,很多小鹏员工都在等待小鹏汽车股票解禁,小鹏汽车为了毛利翻正,将中间商转手的折扣价格打入了运营成本。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今年11月交付量达4224台,同比增长342%。此外,2020年1-11月累计交付21341台,同比增长87%。

近年来态势表明,互联网三大巨头在电动汽车的布局也逐渐明朗,分别是小鹏汽车(阿里)、蔚来汽车(腾讯+百度)、威马汽车(百度)。

在今年1月的CES展上,小鹏汽车首次展出了小鹏汽车G3。据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首款电动SUV——G3将于2018年年内上市。除此之外,小鹏汽车将在全国布局超级充电网点。

“我们的目标是先把车做好。”何小鹏认为,新造车的时间窗口也就5-6年。到2020年左右市场上就会充斥大量传统车厂和新造车玩家的电动汽车,没有产品的新公司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在何小鹏看来,要心存敬畏,脚踏实地,还要跨界融合,要向所有的整车厂学习。“小鹏汽车一定不会是PPT造车,我们的目标是做年轻互联网用户喜欢的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电动汽车。”

他希望到2020年,也许只剩下两、三家,但是小鹏汽车要成为少数几家还留在牌桌上的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