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东南坼_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吴楚东南坼”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吴楚东南坼”下句是什么?
2.杜甫描写洞庭湖的苍凉的诗句是什么?
3.乾坤日夜浮的前一句
4.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吴楚东南坼”下句是什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城西门上,唐开元初张说做岳州刺史时所建,宋时重修。它下临洞庭湖,为登览胜地。(2)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3)吴楚:春秋时两个诸侯国名,其领地约在我国东南部,即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坼(che彻):裂开。(4)乾坤:天地,或指日月。日夜浮:这是形容洞庭湖水浩森无际,波涛汹涌,日夜不停地把天地日月浮动在水面上。《水经·湘水注》:“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连上两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雄伟的气势。(5)亲朋:亲戚、朋友。无一字:没有一点音信。字:文字。这里指书信。(6)老病:年老且又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他困居长安时,就已害过肺病,漂泊西南时,又患过风痹,右臂偏硒,左耳已聋,一身都是病痛,出蜀后全家都在水上漂荡着,所以说“老病有孤舟”。有:在。(7)戎马:战马,这里借指战争。代宗大历三年(7689)八月,吐蕃不断侵扰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州(今陕西省县)等地,九月代宗命郭子仪领兵五万屯驻奉天(今陕西省乾县)防卫。(8)凭:倚靠。轩:栏杆。
[简要评析] 大历三年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受阴,漂泊在江陵、公安等地。岁暮才从公安来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忧患余生,这时更加窘困,心情自是郁闷悲凉。但他并没有停留在个人不幸的哀叹上,而是把个人的不幸和国家的安危联系起来,从而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精神,这也正是杜甫计歌艺术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诗一开头,就以“昔闻”、“今上”起联,笔调轻快,用极其自然的对偶句,抒写了登楼时欢畅心情,也点明了诗的题目。因为这是登临渴慕已久的胜地,心情是愉悦的,所以接着的一联,诗一开头,就以“昔闻”、“今上”起联,笔调轻快,用极其自然的对偶句,抒写了登楼时欢畅心情,也点明了诗的题目。因为这是登临渴慕已久的胜地,心情是愉悦的,所以接着的一联,一气贯下,以雄健飞动的笔力,描写了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洞庭烟波,浩森无际,诗人以如椽巨笔,用了十个字,就生动地烘托出了湖水浮天动地、裂楚分吴的壮阔气势,骇目惊心。这和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杜甫中开了对洞庭湖实景描绘,运用“空写”手法,使洞庭湖在诗人笔下,另具壮采,表现为吞吐宇宙、劈划山川的雄伟意象。后两联因面对茫茫湖水,感事悟怀,不禁感慨万端。诗人羁旅他乡,关山阻隔,亲朋竟无一字,于今既老且病,寄身于一叶孤舟,这是何等的凄惨。诗人毕竟是伟大的。尽管他是这样的弧苦悲寂,但梦魂萦绕的,还是这苦难的现实。他忧国伤时,唱出了如此感人的肺腑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望中原,烽烟遍地,国家的危险,人民的痛苦,都在这一声沉痛的叹息中,深深地表达了诗人的无限关切和哀伤。缠绵深厚,沉重悲凉。
杜甫描写洞庭湖的苍凉的诗句是什么?
坼(chè):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作品原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1]
注释译文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④坼(chè):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⑤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⑥字:这里指书信。
⑦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⑧戎(róng)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⑨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肆意地(流淌)。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整个天空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2]
乾坤日夜浮的前一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
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扩展资料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百度百科-登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乾坤日夜浮的前一句是(吴楚东南坼,)
出处:出自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
原文:登岳阳楼
[作者]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1、《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3、赏析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_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今天关于“吴楚东南坼”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吴楚东南坼”,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